中国海油:渤海最大浅层岩性油田投产
快速阅读: 据相关媒体最新报道,7月22日,我国渤海垦利10-2油田群一期投产,标志着最大浅层岩性油田进入生产阶段。该项目采用复杂稠油开发技术,提升开采效率,助力渤海年产量达4000万吨。
据中国海油消息,7月22日,位于我国渤海的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最大规模浅层岩性油田正式进入生产阶段。
垦利10-2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0米,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是渤海湾盆地凹陷带浅层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展示了我国渤海岩性油气勘探的广阔前景。
该项目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区域统筹、分期实施”的开发策略,分两期开发。此次投产的一期项目依托现有设施进行开发,新建1座中心处理平台和2座井口平台,计划投产开发井79口,预计高峰日产油气当量约3000吨。
作为我国海上首次开发的枝蔓状稠油油藏,垦利10-2油田的储量分布具有“散、窄、薄、杂”的特点。油气储存在窄长弯曲的砂体中,不同砂体相互交织,开采难度较大。
天津分公司科研团队通过技术攻关,探索形成了一套复杂稠油油藏开发技术体系,能够清晰描绘出地下油藏的形态和分布,实现高温蒸汽精确注入地层驱动原油采出,为垦利10-2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面对储量分布零散、原油黏度跨度大等难题,项目创新采用了“常规注水+蒸汽吞吐+蒸汽驱”的联合开发方式。中心处理平台配套设计常规冷采和稠油热采两套生产系统,搭载关键设备240余套,是目前渤海区域工艺流程最复杂的生产平台之一,也是渤海南部海域首座规模化稠油热采平台。
垦利10-2油田钻完井工程面临多井型、多层位、多种开发方式以及稠油热采等诸多挑战。天津分公司创新钻完井作业模式,建立了“地震预测—探边落实—精细认识”的闭环导向流程,油气储层的钻遇率提高了30%以上,开发井最大水平位移超过3000米,相当于储层埋深的近3倍,推动浅层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实现新突破。
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复杂稠油油藏开发迈入新阶段,将有力推动渤海油田年内实现4000万吨总产量目标。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