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号”卫星捕捉到强烈日珥爆发 我国太阳观测再获突破
快速阅读: 相关媒体消息,7月22日,“羲和号”观测到太阳日珥爆发,形成40万公里等离子体沟壑。太阳活动进入高发期,可能引发地磁暴,影响卫星通信。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2日,中国气象局观测到“羲和号”卫星记录了一次太阳日珥爆发事件,大量等离子体物质和能量被抛向太空。此次爆发威力巨大,形成了一条长约40万公里的炽热等离子体沟壑,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日珥是由太阳等离子体构成的较冷且密集的丝带,通过磁场悬浮在太阳表面。当这些日珥变得不稳定时,可能会剧烈爆发,有时会引发日冕物质抛射,导致地球上的地磁暴。幸运的是,这次事件发生在太阳的东边缘,未对准地球,因此没有对近地空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太阳活动具有约11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从2019年开始的第25个太阳活动周已进入峰年阶段,2024年和2025年将是太阳活动的高发期。研究表明,本次太阳活动周比上一个周期更为强烈。预计到2030年本轮活跃期结束前,太阳仍可能出现大规模爆发,特别是日冕物质抛射和X级耀斑,可能引发强烈的地磁暴。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李晖表示,从2024年到2025年,太阳上预计将出现60余次X级别的大耀斑,每次X级别耀斑的能量相当于中国30万年的用电量。这些耀斑会引发日冕物质抛射,到达地球后会导致空间环境的剧烈扰动。去年5月,多个X级别耀斑引发了特大地磁暴事件,10月份也有超大磁暴导致我国电离层大面积减弱甚至消失,对通信导航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在轨航天器数量已超过1000颗,随着太阳活动进入高活跃状态,空间天气灾害频发,给太空资产安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统计数据显示,在轨卫星故障中有一半左右是受空间天气事件影响。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