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没有加紧监管人工智能。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快速阅读: 《CNET 公司》消息,AI技术快速发展,引发隐私、安全、版权等问题。欧盟加强监管,美国态度宽松,Meta等平台持保留意见。专家强调透明度与隐私保护,需平衡创新与公共利益。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2022年ChatGPT问世以来,AI已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一技术的快速崛起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AI的支持者认为,这项技术有望彻底改变工作方式和社会结构,甚至被比作互联网的诞生或工业革命。但与此同时,关于AI的隐私、安全、版权、责任等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AI可能编造内容、影响气候和环境、引发版权纠纷等方面,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惕。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AI的监管存在较大分歧。在欧洲,欧盟AI法案正在逐步实施,该法案根据AI系统的风险等级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旨在确保技术的安全、透明和负责任。相比之下,美国的立场相对宽松。在5月的美国参议院商业、科学和交通委员会听证会上,参议员泰德·克鲁兹批评欧盟标准“压抑”且“专横”,认为不应要求AI技术事先获得批准。对此,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表示,类似的严格监管将对美国产业造成“灾难性”影响。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如Meta和X(前身为Twitter)在AI监管问题上也持保留态度。Meta明确表示不会签署欧盟针对通用AI的《行为准则》,称其“越权”且可能阻碍欧洲前沿AI模型的发展。这些分歧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AI监管策略上的巨大差异。
AI技术不仅涉及高风险系统,如招聘、医疗和执法等领域,还对社交媒体产生了深远影响。生成式AI可以轻松生成可信但虚假的内容,加剧了假新闻和政治虚假信息的传播。对此,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伦斯·莱西格指出,AI在社交媒体环境中可能“彻底搞砸”,破坏国家政治的一致性。
关于AI的版权问题同样备受关注。一方面,AI公司在训练模型时是否侵犯了版权成为争议焦点;另一方面,AI生成的内容的版权归属尚无明确答案。此外,当AI系统出错或造成损害时,责任归属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人们使用AI聊天机器人作为心理治疗工具时,若收到不当建议,可能对用户造成严重伤害。
在监管方面,专家们普遍认为,透明度和隐私保护是关键。欧盟、加州和科罗拉多州等地已通过相关法律,要求AI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提供透明度,确保消费者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数据来源。同时,保护个人数据不被滥用也是监管的重要内容。未来,如何在促进技术创新与保障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各国政府和立法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