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工人福祉:德国早期经验的教训
快速阅读: 据《VoxEU.org》称,最新研究显示,AI融入工作场所对工人福祉影响有限,总体心理健康未受负面影响,但使用AI工具可能降低满意度。政策应关注其对工作压力和健康的影响。
据最新研究显示,随着政府和企业竞相将人工智能(AI)融入工作场所,一个关键的政策问题浮现:这一波新的自动化将如何影响工人的福祉?
近期的研究探讨了 AI 如何重塑宏观经济生产力、改变就业结构以及在创新与监管之间引发矛盾。然而,AI 对工人的日常个人体验——包括健康、工作满意度和心理福祉的影响,仍较少被关注。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德国社会经济面板(SOEP)的数据,评估了 AI 对工人福祉和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AI 接触对工人的心理健康或主观福祉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事实上,自述的身体健康和健康满意度有小幅改善。然而,当工人在工作中实际使用 AI 工具时,生活和工作满意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研究采用了两种互补的 AI 接触度衡量方法:一种基于工作内容与 AI 相关专利的重叠程度,另一种基于工人自述的 AI 工具使用频率。结果显示,使用基于任务的接触度衡量方法时,AI 接触工人的生活或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变化,经济焦虑或工作不稳定也没有显著增加,而自我评价的健康和健康满意度有所改善。此外,每周工作时间略有减少(约 30 分钟),但收入或就业未受影响。
然而,当考虑自我报告的 AI 系统接触度时,那些每周至少在工作中使用 AI 工具的工人更有可能报告生活和工作满意度的下降。这些负面影响虽然较小,但表明工人对 AI 工具的感知和互动方式对其福祉更为重要。
研究者指出,这些结果在解释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数据仅截止到 2020 年,此后生成式 AI 的发展可能带来新的影响。其次,样本集中于中年和老年工人,年轻群体的体验可能有所不同。第三,德国强大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可能缓解了 AI 的负面影响,其他国家的情况可能不同。
结论认为,尽管 AI 可以融入工作场所而不损害工人的福祉,甚至可能减轻体力负担,但主观体验非常重要。政策制定者应关注 AI 对工作压力、自主性、目标和健康的影响,确保劳动和福祉成为技术政策和劳动法规的核心。此外,需要更好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全面地了解 AI 的影响。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