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市值缩水1000亿 国产替代能否持续盈利?
快速阅读: 据相关媒体报道,英伟达黄仁勋称,H20芯片解禁将影响国产芯片厂商,但华为等企业技术强大。英伟达面临自研芯片和出口限制挑战,需避免再次被制裁以保持竞争力。
据媒体报道,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链博会上表示,虽然无法完全恢复先前的库存减计损失,但大部分库存可以恢复。此前,因中国芯片出口限制,英伟达在2025年一季度计提损失55亿美元,预计二季度将增至80亿美元,总损失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
2024年,英伟达在中国交付了超过100万张H20芯片,按每张1.2万至1.3万美元的价格计算,仅H20芯片就为英伟达带来超过12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受出口限制影响,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95%降至50%,营收占比从40%降至不到20%。
在此背景下,国产芯片厂商如华为、寒武纪等迅速崛起,成为英伟达市场份额下滑的最大受益者。华为在昇腾芯片的助力下,今年一季度在DeepSeek一体机市场占据了超过70%的份额。寒武纪则凭借订单量的增长实现了扭亏为盈,沐曦股份和摩尔线程等初创公司也纷纷启动上市计划。
然而,随着H20芯片解禁,国产芯片厂商将面临新一轮挑战。华为不仅在推理市场发力,还在训练市场推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试图与英伟达竞争。尽管国产芯片在性能上仍落后于英伟达,但凭借价格优势和政策支持,仍有机会在某些细分市场取得突破。
黄仁勋在谈及国产芯片竞争时表示:“任何低估华为、低估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无知。华为是一家非常强大的公司,他们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此外,英伟达还面临大客户自研芯片的挑战。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已经开始自研AI芯片,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国内科技巨头如华为、阿里、百度、字节、腾讯等也在自研芯片领域布局,以应对成本压力和技术封锁。
尽管H20芯片解禁短期内对国产芯片厂商构成威胁,但从长远来看,国产芯片厂商仍有发展空间。黄仁勋指出,英伟达需要避免再次遭遇出口禁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AI芯片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