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的网络和语言分析
快速阅读: 《VoxEU.org》消息,本文分析2000至2024年五种经济史期刊,发现该领域日益全球化、方法更成熟。英美主导地位下降,新兴机构崛起,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转向计量经济学与机器学习。
1976年,迪尔德拉·麦克洛斯基提出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过去对经济学有帮助吗?”她的回答是“明确的‘是’”。麦克洛斯基认为经济史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背景,使我们能够将理论与现实事件进行对比,并揭示抽象模型常常被忽视的人类复杂性(麦克洛斯基 1976)。如今,经济史越来越准备好为研究与现实决策交汇处的紧迫问题提供证据和见解(阿布拉米茨基 2015,迪尔博特和豪珀特 2019)。在这一背景下,审视其核心争论和出版模式如何演变既有必要,也恰逢其时,因为该领域正在持续适应当代学术需求和新兴政策挑战。本专栏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和网络分析,分析2000年至2024年间五种领先的经济史期刊中发表的文章,以推动该学科的发展,追踪作者、机构和期刊之间的引用联系,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变化。我们的研究发现,该领域已变得更加全球化、研究方法更加成熟且思想更加融合(加洛弗雷-维拉和戈麦斯-布兰科 2025)。
从英美主导地位到多元格局
我们分析的一个初步发现是顶级经济史期刊中英美主导地位的显著下降。2000年代初,美国和英国的学者占这些出版物的一半以上。如今,他们的份额已降至30%以下。为了进一步绘制经济史写作的分布情况,我们将过去25年发表文章的数据汇总。图1展示了一个网络,节点大小代表引用量(较大的气泡对应更多的引用),气泡颜色表示平均出版年份。集群由表现出一定关联性的大学组成,这种关联性由它们发表作品中的共引频率所表明。
图1:机构的文献计量网络
英美大学(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或范德比尔特大学)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并在引用量方面领先,像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和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这样的重要纽带,将作者和知识社区连接在一起。然而,近年来这种主导地位变得不再绝对。西班牙的卡洛斯三世大学和瓦伦西亚大学、瑞典的隆德大学、荷兰的乌得勒支大学和格罗宁根大学以及意大利的博科尼大学已成为全球合作网络中的重要节点。然而,尽管欧洲机构在网络中获得了显著地位,但地图仍然暴露了持续的结构失衡,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大学仍处于边缘位置,这是由于研究成果传播渠道不同、资金障碍和期刊倾向所致。
学科的奠基人继续进行网络分析,图2根据假设,即一起被引用的作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联系,描绘了经济历史学家之间的关联性。这个网络捕捉了作者(因此也包括与他们相关的观点和争论)在该领域中的相对位置。罗伯特·C·艾伦、扬·路易滕·范赞登、杰弗里·G·威廉姆森、谢拉格·奥吉尔维、斯蒂芬·布罗德贝里、格雷戈里·克拉克、凯文·H·奥鲁克和莱安德罗·普拉多斯·德拉埃斯科苏拉位于经济史的前沿,他们对经济增长的起源、生活水平、制度作用和历史国民账户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有趣的是,在这一核心周围,出现了一代年轻的学者,包括大卫·S·杰克斯、圭多·阿尔法尼、欧维特·弗兰克马、朱塔·博尔特、乔汉·福里、努诺·帕尔马和塞尔吉奥·科雷亚,他们开创了新的计量史学研究。他们在网络中用黄色标记,也表明了更近期的出版物,标志着代际更替,这正在拓宽地理范围和研究方法。
图2:作者的文献计量网络
在解释我们的网络时,必须记住,我们的分析仅限于2000年以来发表在五种期刊上的文章,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在该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学者被遗漏或代表性不足。例如,乔尔·莫基尔、简·亨普里思和已故的尼古拉斯·克劳茨在我们的网络中显得不那么显眼,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开创性贡献出现在专著中。同样,像汉斯-约阿希姆·沃思、萨沙·O·贝克尔或托马斯·皮克蒂这样的作者,他们经常在一般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历史论文,也超出了我们基于期刊的引用图谱范围。
期刊倾向
通过语言处理,我们还展示了每种期刊如何培养出独特的编辑身份。聚类算法有助于根据主题和历史时期对文章进行分类。图3展示了每种期刊在特定主题(左侧面板)或历史时期(右侧面板)上发表文章的条件概率。热图中较深的颜色表示覆盖的可能性更大。
图3:条件概率
这些图表揭示了明显的编辑倾向,《经济史杂志》倾向于制度和人力资本(该学科的两个长期支柱),《经济史探索》强调人口统计和不平等,《欧洲经济史评论》侧重于贸易研究,《经济史评论》关注工业和技术(发表了大量与英国工业革命相关的本地研究),而《计量史学》则关注经济增长和历史统计数据。在时间顺序上,各期刊也有明显区别:《经济史评论》(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欧洲经济史评论》)偏爱前工业化主题,而《经济史杂志》、《经济史探索》和《计量史学》则主要集中在19世纪和20世纪。
方法演进
最后,作为计量史学革命的一部分,过去25年,尤其是最近十年,经济史在研究方式上经历了深刻甚至激进的转变。在图4中,我们根据一些基准年份对每篇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我们观察到,2000年大约70%的论文使用了时间序列分析,但如今这一比例已降至不到40%。我们还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描述性研究大多被更复杂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所取代,包括面板数据模型、工具变量和双重差分法。
图4:方法演进
过去25年中,纯定性研究几乎消失,从超过15%的发表文章减少到不到3%,而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方法的兴起则表明该学科对借助大数据和新方法进行历史研究的兴趣日益增长。这些方法论的变化反映了学科内部更广泛的变革,并支持了马戈(2021)和其他人提出的观点,即经济史正越来越多地融入主流经济学。
结论
我们对文献的调查表明,过去25年中,经济史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全球化的、数据驱动的学科。它已经彻底超越了早期的英美核心,拥抱了一个多国学者社区。事实上,不仅学术产出的中心发生了转移,而且新一代经济史学家现在正在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他们对新的主题领域如不平等和人口统计学以及新方法的使用表现出兴趣。显然,基于因果识别的计量经济学的采用,以及机器学习等新计算工具的使用,表明该学科越来越与经济学的方法前沿保持一致,这可能预示着计量史学革命的新一步。然而,这种进步并非没有代价:定性研究的边缘化可能会引发关于情境深度削弱的重要担忧。
参考文献:
阿布拉米茨基,R(2015),《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史学家》,《经济史杂志》75(4): 1240-1251。
迪尔博特,C 和 M Haupert(2019),《我们是忍者:经济史如何渗透到经济学中》,载于R Rubens 和 M Van Dyck(编),《萨顿尼亚》,根特大学科学史萨顿主席。
加洛弗雷-维拉,G 和 V 和戈麦斯-布兰科(2025),《经济史中的基于网络的文献计量分析》,EH-瓦伦西亚工作论文 DT-EHV 2025/01。
马戈,R A(2021),《经济史的经济史:经济学中一个领域的演变》,载于A Bisin 和 G Federico(编),《历史经济学手册》,学术出版社。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