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Tier 1企业讲述中国故事
快速阅读: 据相关媒体最新报道,丰田推行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多家供应商加大在华布局。全球零部件行业利润低,供应商需应对车企压价和技术转型压力。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增长快,成为海外供应商的重要研发中心。
据36氪报道,几个月前,在上海车展上,丰田汽车宣布实施“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度”,旨在将研发决策权完全转移至中国。与此同时,多家上游一级供应商也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例如,老牌供应商采埃孚将亚太地区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线设在武汉,并在上海设立被动安全系统亚太总部。博世则在去年初重组智能出行集团,同样强调放权中国。
对于面临利润下滑压力的一级供应商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23年底,经过长时间谈判,松下将其汽车电子业务PAS出售给美国私募基金Apollo,主要原因是该业务利润率低。PAS曾是松下除家电外的第二大业务,贡献了近20%的营收,但仅占利润的5%。2019年,PAS和能源(动力电池)业务被划为“二次挑战业务”,需要提升盈利能力。2021年10月,松下新任社长楠见雄规启动组织改革,将松下变为控股公司,旗下业务各自独立发展。然而,汽车电子业务未能实现“跻身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前十”的目标,最终被出售,以便回笼资金投资动力电池产线。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低利润率是普遍现象。燃油车通常有2-3万个零部件,涉及成千上万的供应商。供应商的收入高度依赖下游车企的订单,而车企要求供应商每年降价10%已成为行业惯例。同时,车企的电动化转型也迫使供应商在新技术领域持续投资,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因此,一级供应商不仅要维护现有业务,确保现金流健康,还要大举投资新技术,避免落后。
面对电动化趋势,一级供应商虽然行动迅速,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博世早在2011年就开始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但最终因奔驰调整战略,导致巨额投入未能获得预期回报。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令许多海外一级供应商始料未及。为了应对这一变化,采埃孚、博世等公司纷纷将研发中心迁至中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欧美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表现乏力,导致其核心供应链优势出现结构性错配。相比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技术迭代最快的市场。因此,许多海外一级供应商将中国视为研发中心,以期在中国市场重建竞争力。
丰田新任社长佐藤恒治表示:“中国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那么在全球市场上也将具有竞争力。” 由此可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已成为一级供应商在电动化时代的重要战略选择。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