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行星宜居需至少有地球20%的水量
快速阅读: 据相关媒体最新报道,研究显示,行星地表水至少需达地球20%才能维持气候稳定。科学家指出,水含量和地质历史是判断宜居性的重要因素。金星因缺水导致高温,火星则因二氧化碳流失而变冷。
据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7月10日,捷克布拉格,科学家们在戈德施密特地球化学会议上提出,行星的地表水含量是判断其是否宜居的关键因素。研究指出,行星不仅需要位于恒星周围的宜居带,还需要足够的地表水来维持稳定的气候。
研究人员通过近1万次的模拟实验发现,行星地表水含量至少需达到地球的20%,才能有效维持气候稳定。这是因为适量的降水可以引发岩石中的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储存在地下。若降水不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逐渐积累,导致行星温度升高至126°C以上,超出已知生命形式的生存范围。
研究团队负责人哈斯凯尔・怀特-吉安内拉指出,行星的地质历史对评估其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金星当前的高温状态可能部分归因于其地表水含量不足,尽管太阳辐射增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当研究团队将模拟条件调整为金星接收的光照量时,发现即便拥有与地球相当的水量,金星也可能因为二氧化碳过度流失而变得不宜居。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本杰明・图托洛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金星等行星的高温现象。然而,行星随时间变化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会使情况更加复杂,如火星地质记录所示。火星上的液态水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并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储存在地下,导致其大气层变薄,温度下降。
这项研究表明,在探索宜居行星时,除了考虑其是否位于宜居带外,还应综合考量行星的水含量及地质历史等因素。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