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无声的爱国主义”:Detachment 201 和 AI 军备竞赛
快速阅读: 据《每日沙巴》称,美国陆军2025年成立“第201小队”,吸纳科技高管,推动AI等前沿技术融入军事。此举标志着民军合作新阶段,科技专家成为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美国陆军官方消息,2025年6月,美国陆军任命了四位来自OpenAI、Palantir、Meta及一家机器学习初创公司的高级科技高管为预备役上校,组建了名为“第201小队”的单位。该小队正式名称为陆军执行创新团,旨在将硅谷顶尖人才引入军队,增强美国在人工智能及其他前沿技术领域的实力。
这些高管包括Meta的首席技术官和OpenAI的首席产品官,他们不仅是外部顾问,还将作为军队内部成员,参与实际国防项目的解决。此举被科技界视为“无声的爱国行为”,标志着民军合作的新篇章。通过这种方式,美国军队希望借助私营部门的创新能力,获取战略上的优势。
近年来,美国国防界一直在努力将国家的创新资源与军事力量相结合。例如,帕兰蒂尔科技公司与陆军合作开发的TITAN(战术情报目标接入节点)系统,被誉为陆军首款“人工智能定义”的车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传感器数据,帮助指挥官快速决策。该系统预计于2025年推出原型,展示了软件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军事装备。
此外,像安杜里尔工业公司这样的国防技术初创企业也在加速硅谷创新与军事应用的融合。安杜里尔由前Oculus VR企业家创办,开发了多种自主系统,包括反无人机“幽灵”无人机和监视塔,为军队提供了快速原型化的尖端技术。五角大楼积极与这些公司合作,将风险投资支持的创新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17年,国防部就启动了联合算法战倡议(Project Maven),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无人机监控数据。尽管该项目曾引发伦理争议,但如今华盛顿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是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工具。第201小队的成立,正是这一趋势的延续,通过将科技专业人士直接纳入军队,实现民用与军用技术的深度融合。
这些发展预示着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国防的边界不仅存在于作战室,还嵌入在算法中。将民用科技专家融入国家安全体系,将改变传统的权力投射和威慑概念。当一个国家的威慑力部分依赖于无形的代码,如控制无人机、分析情报和保护关键基础设施时,传统的军事力量指标需要重新审视。例如,一个能迅速击落来袭导弹或无人机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亚于一排防空导弹。
最终,第201小队的成立凸显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现实:我们正进入一个时代,平民科技专家正在成为军事力量的建筑师,而爱国主义将以代码的形式展现。随着各国越来越多地将人工智能作为增效器,科技行业的理念——快速行动、持续创新、反复迭代——正逐渐渗透到国防思维中。这既是力量的源泉,也要求机构具备谨慎和远见,确保算法战的发展始终受到人类道德指导和民主监督。
在全球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技术的战略性运用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如何管理这一交汇点,将决定技术极化时代的安全与自由。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