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大国, 常规战争
快速阅读: 《外事》消息,过去两个月,核大国间冲突升级,包括印巴、乌俄及以伊对抗,引发核风险。核武器未能阻止攻击,凸显新危机。需加强沟通与战略调整,防止局势失控。
据多家媒体报道,过去两个月,核大国之间的冲突显著增加。5月7日至1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9年以来最激烈的战斗中互相发射炮火、炸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6月1日,乌克兰展开一次复杂的秘密行动,利用无人机深入敌后,攻击俄罗斯可能用于核打击的轰炸机,这是对一国核威慑能力的首次直接打击。6月13日,200架以色列战机对伊朗的核设施和战略目标进行了突袭,伊朗则向以色列的海法、特拉维夫等地发射了数百枚弹道导弹和无人机。尽管只有几十枚导弹突破了以色列和美国的防空系统,但伊朗的反击仍是针对核大国本土的最大规模军事攻击。
这些冲突反映了整体冲突的升级趋势,存在核升级的风险。首先,非核国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侵略性手段攻击核国家。更令人担忧的是,核国家之间直接对抗的频率也在增加。这些趋势引发了人们对持续80年的核大国间大规模战争禁令可能终结的担忧。虽然目前尚无法判断是否会有新的大国战争即将来临,但核升级的危险显而易见。涉及核大国的冲突如今回响着冷战时期最危险的时刻,现实的可能性是,今天的冲突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伴随事件失控的风险上升。
核武器未能阻止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导弹或乌克兰在俄罗斯境内开展行动,这表明即使伊朗拥有核武器,也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攻击。这也引发了对美国能否依靠其核武库阻止来自中国、朝鲜或俄罗斯等核对手攻击的质疑。这种新常态要求政治家、将军、情报局长和外交官制定新策略,在冲突演变为危机之前进行缓和。军方和文职领导人需加倍努力改善沟通并加强信任建设措施,例如通知对手军事活动并定期举行官方对话。美国及其盟友还应保留一系列能够应对敌方侵略且无需升级的军事能力,如无人机、特种作战部队、导弹防御系统和远程打击系统。领导人应更多地在幕后开展“动能”行动,如对敌方领土实施的特种作战突袭或无人机袭击,因为这样更容易控制紧张局势。
这些调整将有助于缓解潜在核灾难不断加剧的风险。过去两个月的冲突没有演变成大规模战争的事实,并不能保证下一次暴力爆发会以类似方式结束。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