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挑战美军太平洋霸权
快速阅读: 《全球防务动态》消息,辽宁舰和山东舰是中国航母力量的基石,均为STOBAR设计。它们首次共同突破第一岛链,展示远海作战能力。中国计划到2040年拥有六艘航母,提升全球影响力。
辽宁舰和山东舰是中国新兴航母打击能力的基石。辽宁舰于2012年服役,是一艘从乌克兰购买的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翻修版本,而山东舰则于2017年下水,2019年正式服役,是第一艘完全由中国自主建造的航母。这两艘舰艇均被归类为STOBAR(短距起飞但拦阻着陆)航母,采用滑跃式甲板进行飞机起飞。辽宁舰可搭载约24架歼-15战斗机,并配备用于反潜作战、预警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山东舰则在设计上进行了优化,拥有更大的航空联队,能够搭载约36架飞机,从而提升中国的作战灵活性。在演习中,战斗机和直升机多次进行起降,据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部称,每天最多进行90次飞行任务。每艘航母都有几艘战舰护航。这是中国两艘航母首次共同突破所谓的第一岛链——一条从冲绳延伸至台湾的战略线,向位于第二岛链内的美国军事基地关岛推进。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研究所主任克里斯托弗·夏曼指出,这种进展增加了美军在关岛附近活动的风险,因为现在面临更加明显的中国军事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表示,这些演习旨在提升“远海防卫”和“联合行动”。据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两支航母编队甚至进行了模拟交战。日本防卫省也报告称,一些中国战斗机接近日本监视飞机。
除了展示力量之外,这些行动还反映了明确的目标,即获得执行远海地区任务的重要操作经验,正如夏曼强调的那样。这种专业知识对于支持北京在太平洋及其他地区的野心至关重要。目前,中国拥有三艘柴油动力航母,而美国则拥有十一艘核动力航母。第四艘航母福建舰于2022年下水,正在接受测试,配备了电磁弹射系统,这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可以发射更重、武装更好的飞机。这一系统使它与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滑跃设计不同,使其更接近美国海军标准。北京计划到2040年运营六艘航母,其中至少一艘可能为核动力航母。
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蒂莫西·希思认为,这些舰船将使中国能够在全球水域开展多样化的海军航空任务,特别是聚焦通过印度洋连接中国与中东的战略商业航线。然而,这些发展并不能保证北京在该地区自动获得海上主导地位。在潜在的中美对抗中,双方的航母仍面临鱼雷和导弹袭击的威胁。尽管如此,中国航母可能在对台湾实施封锁中发挥关键作用。
东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中石正幸指出,这些舰艇能够进行广泛的海上监视,并对军事和商业航运施加胁迫压力。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台湾直接冲突的情况下,中国大陆的空军基地仍将更具决定作用,因为台湾距离中国海岸较近。
中国对航母的兴趣源于1996年台海危机,当时美国在台湾附近部署了两支航母打击群,以阻止中国进一步发射导弹。这次事件促使中国当局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航母发展计划,从乌克兰购买了一艘未完成的苏联时期舰艇,这后来成为辽宁舰。自那以后,中国稳步推进,采取谨慎而稳定的策略来发展其舰队。
对北京而言,这些舰艇不仅是军事工具;它们象征着政治权力。习近平已将海军能力的发展列为优先事项,以确立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地位。通过协调其航母在传统水域以外的联合部署,中国表明了其影响太平洋军事平衡的抱负。这也确认了其决心,即使冒着加剧与华盛顿及其亚洲盟友紧张关系的风险,也要具备投射区域外权力的能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