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出口管制不起作用
快速阅读: 《CEPA》消息,美国调整对华AI芯片出口政策,允许销售特制H20芯片。此举反映其出口管制效果有限,中国加速技术发展,美企不满限制措施,呼吁更精准合作。
据路透社报道,10月15日,华盛顿,特朗普政府宣布改变对中国出口高端人工智能芯片的立场。此前,美国曾暂停向北京出口这类芯片长达三个月。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在其博客中表示,美国政府已批准向中国销售特制的H20人工智能芯片。
这一政策调整反映了美国对芯片出口管制效果的新认识。过去几年,美国限制了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及其生产设备的渠道,甚至对外国企业实施了类似限制,涉及荷兰和日本等关键盟友。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对美国出口商造成了负面影响,加速了中国芯片技术的进步,并增加了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受到中国报复的风险。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占全球需求的36%以上,2023年进口芯片总值达到3494亿美元,超过了石油。面对出口限制,中国正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突破,包括通过第三方国家采购半导体,以及加快国内生产能力的建设。例如,华为近期推出了配备自研7纳米芯片的Mate 60 Pro手机,显示出中国在制裁下的创新能力。
这些迹象表明,出口管制并非长久之计,最多只能为美国争取到短暂的时间窗口,用于提升自身工业基础和扩大国内半导体产能。但随着中国在技术、资金和研发上的不断投入,两国之间的技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美国企业界对此表达了不满,认为限制措施影响了它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与特朗普会面时指出,中国有望为公司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基于此,美国需要重新考虑其策略,不应仅关注技术转移的防范,而应探索更为精准的合作框架,如明确区分AI芯片的民用和军事用途,建立多边出口许可机制,增强与新兴市场的技术合作,并重启与中国的对话,共同管理战略优势,减少单边行动的依赖。
总之,虽然出口管制可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但无法阻止技术发展的大势。中国凭借强大的市场和技术实力,已成为半导体行业不可忽视的参与者。美国应制定更具韧性的战略,以适应这一变化。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