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重塑了工业、日常生活
快速阅读: 据《人民日报》称,7月16日,重庆用无人机高效防治松毛虫,展现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中国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低空经济涵盖物流、农业等多领域,正改变生活。
据新华社报道,7月16日,重庆——在中国西南部的重庆市一个风景如画的景区内,两架无人机低鸣着升空,在树丛中穿梭,悬停在树冠上方10米处,细密的农药雾气缓缓飘落,精准地喷洒到下方隐藏的松毛虫。“这种树冠层喷洒能够击中害虫藏身之处,效率是人工工作的30倍,并且消除了盲区。”梁平区森林资源监测与病虫害防治站副站长倪留法说。
这一场景展现了中国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带来的悄然变革,从新奇事物演变为不可或缺的实际应用。根据2024年和202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该行业正迅速发展。中国民航局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到2035年潜在增长可达3.5万亿元人民币。
首届中国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于周日在梁平落下帷幕,展示了快速多样化的成果。展品包括5吨重的货运无人机、可载4人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以及先进的通信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应用范围涵盖物流、客运、旅游、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测绘和农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祥表示:“低空经济正在从传统服务向综合模式转变。农业、物流、旅游和应急响应的深入发展正在重塑整个价值链。”
低空经济的增长正从中国的东部枢纽扩展到中部和西部地区,甚至延伸至农村。重庆利用其独特的地貌,积极构建将低空运营与城市生活和工业融合的生态系统。2024年上半年,重庆记录了19万小时的飞行时间,同比增长109.2%,飞行作业量增长67.3%,超过115万架次。
无人机正在改变物流,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我们的‘空对空联运运输模式’将无人机与中邮航空的货运航班连接起来。”联合飞机公司副总裁孙立业说,“重庆巫山的鲜果现在可以在当天下午送达南京或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的超市,比以往快17倍。”
在深圳,已建立483个低空起降点和全市安全网络。在安徽金寨县,无人机用于克服山区“最后一公里”,年均运送超1000吨农产品。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无人机提高了草原生态监测的效率。
“低空经济并不是某个遥远的行业;它就在我们身边。”一位体验过动力滑翔伞的重庆居民周雨云兴奋地说,“从高空而非地面看世界令人震撼。”
博览会上的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低空经济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得益于飞机制造、飞行服务和多样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同时产业链不断加强,创新加速推进。
中国信息产业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主任王慧政表示:“随着政策不断完善和技术突破,中国低空经济将继续扩大。这片广阔的‘蓝天’市场潜力巨大,有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网页编辑:张凯伟、钟文星)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