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校开办低空经济专业
快速阅读: 据《人民日报》最新报道,2025年7月,六所中国高校开设低空经济本科专业,培养相关人才。预计到2035年,低空经济规模将达3.5万亿元。专业注重跨学科与国际合作,涵盖无人机、智能物流等领域。
据《中国日报》报道,2025年7月14日,北京,为应对中国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战略需求,六所顶尖大学联合开设了低空经济本科专业,预计将在秋季学期招收新生。
该专业于4月获得教育部批准并纳入中国本科专业目录,标志着国家在培养低空经济领域人才方面的重要举措。据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到2035年将扩大至3.5万亿元人民币,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这六所院校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明强表示,未来低空经济将广泛融入日常生活,从日常通勤、包裹配送到点餐服务,都有可能涉及低空经济的应用。目前,无人机喷洒农药、电力线路巡检和医疗物资配送等已初见成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雷霆介绍,该学院低空经济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包括多方投资、工学结合和国际视野。新专业强调跨学科合作,利用学校在航空、航天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仁涛表示,该校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由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优势学科联合开发,专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强调无人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系统的研发及应用。首批招生计划为60人,旨在吸引对跨学科知识应用感兴趣的学生。
顾仁涛指出,低空产业存在显著的人才缺口,从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到空中交通管理和智能物流,毕业生在多个领域将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