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开发隐形攻击无人机以增强在高风险海域的海军打击能力
快速阅读: 据《军队认可》称,韩国开发可航母起降的UCAV,具备模块化设计与低可观测性,支持多种任务。其结合AI技术,未来或用于侦察、打击及蜂群控制。
无人作战飞行器(UCAV)配备了尾钩,并加强了起落架,使其能够与电磁弹射和回收系统兼容。据韩华航空航天公司(KAI)表示,该UCAV将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集成可互换的传感器和有效载荷,以支持多种任务类型。预计它将携带远程空对空导弹、空对地武器,并部署可部署的空中无人机。该飞机还设计用于远程侦察任务,并具备低可观测性特征,包括内置武器舱。KAI的海军UCAV开发随后展开,是在韩国于2024年取消CV-X航母项目之后进行的,该项目原本计划采购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飞机。新的方法则专注于从不同类别的海军平台“幽灵指挥官-II”(Ghost Commander-II)上部署无人机和其他无人系统,如Mason所述。由韩华海洋(Hanwha Ocean)开发的这艘舰艇在2025年釜山的MADEX海军展览会上展出,被设计为多用途指挥舰,排水量约为42,000吨。该舰长240米,宽60米,配备至少一个电磁弹射器、三条拦阻索、用于两栖登陆行动的坞舱以及用于防空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幽灵指挥官-II”旨在支持多种任务,包括远程打击、两栖支援、救灾和航道保护,在海军理论日益融合人工智能和无人航空资产的环境下。
UCAV概念最初是作为更广泛的有人-无人协同框架的一部分而开发的,其中包括KAI参与KF-21“博拉迈”战斗机及支持无人机系统如低可观测性无人僚机系统(LOWUS)的开发。海军UCAV比LOWUS更大,其有效载荷能力、结构加固和操作独立性也有所不同。该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低于六吨,有效载荷能力为800公斤,作战半径约为482公里。它由高旁通比涡轮风扇发动机驱动,预计巡航速度低于马赫数0.6。机头部分设计为模块化,允许未来版本集成AESA雷达、IRST、电子光学瞄准系统(EOTS)以及可能的海上监视雷达。除了能够携带Meteor远程空对空导弹外,UCAV还将配备KAI开发的小型和中型空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使其能够充当无人机母舰,能够在协调行动中管理多个从属无人机。
KAI的概念使韩国成为继美国和土耳其之后,第三个可能开发用于航母运作的喷气式UCAV的国家。该飞机的报道特性区别于美国的MQ-25 Stingray和土耳其的Bayraktar Kızılelma,特别是通过其内部武器携带、模块化任务设备和雷达整合的结合。UCAV的性能参数和任务灵活性与其相对较低的速度相平衡,这是为了最大化长时间任务的燃油效率而选择的。对模块化架构的重点也使角色适应无需多个飞机变种。据KAI称,与电磁弹射系统的整合至关重要,韩国国防工业目前正在开发一个8吨级的电磁弹射器,未来目标是扩展到20吨,以适应更重的平台。KAI还提到生产一种使用前翼和推力矢量喷口进行滑跃起飞的变种的可能性,作为如果EMALS整合遇到挑战时的替代方案。
尽管该计划由KAI推动,但尚未有来自韩国海军或采购机构如DAPA或ADD的正式需求。开发正在独立进行,KAI表示一旦海军关于混合有人和无人指挥舰的计划最终确定,它将准备好响应任何正式采购。新无人机和舰船系统旨在支持韩国的战略学说,该学说围绕针对朝鲜导弹威胁的先发打击(kill chain)、分层导弹防御(KAMD)和报复能力构建。无人机携带 standoff 武器、执行ISR操作并协调有人飞机和从属无人机的能力符合这一框架。据报道,该飞机的能力还包括潜在的蜂群控制,使其能够在战斗或侦察行动中作为多个空中系统的前向指挥节点运行。然而,有关该无人机能否在其800公斤的有效载荷容量内携带大型弹药,如超音速反舰导弹,存在担忧。
在UCAV机身和系统开发的同时,KAI正在通过与美国公司Shield AI的合作投资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技术。2025年3月,KAI与Shield AI及其韩国合作伙伴Quantum Aero签署协议,将Shield AI的Hivemind Enterprise企业版软件集成到其无人系统中。这包括用于机载自主功能的Hivemind Edge、用于开发与仿真的Hivemind Design,以及用于控制与任务规划的Hivemind Commander。正在开发的AI飞行员系统称为K-AILOT,将使用此软件套件进行验证。该软件已集成到MQ-20 Avenger、MQM-178 Firejet和X-62 VISTA(实验飞行器)等平台上。AI集成工作还支持KAI的AAP无人机平台,该平台作为开发模块化和可扩展的基于AI的飞行控制能力的试验平台。2025年4月,KAI工程师访问了Shield AI位于圣地亚哥的设施,接受技术培训并协调Hivemind在仿真和测试环境中的实施。KAI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进行AI飞行控制研究,并于2024年2月分配了约6970万美元用于自主性、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为支持这项工作,KAI投资了国内公司,包括Konan Technology(大数据分析)、PUNZIN(决策支持AI)和GenGenAI(用于国防模拟的合成数据)。这些投资旨在建立一个国家自主航空系统的生态系统。
目前,AAP平台的有效载荷能力为20公斤,单程任务续航超过500公里,预计将在2025年7月下旬或8月初完成演示飞行。目前已有三架组装完成,其他几架正在建造中。尽管该平台目前缺乏国产发动机,当前单位依赖德国进口,但KAI表示,未来订单的足够数量可能会证明建立国产发动机生产线的合理性。
韩国无人系统行业仍面临挑战。KAI代表指出了当前政府采购实践中的局限性,尤其是依赖一次性研发项目,这些项目不会过渡到批量生产。据康炳吉(Kang Byung-gil)表示,许多此类项目交付的单位少于十架,无法产生收入以重新投资于改进型号。监管约束也带来了障碍,例如认证标准排除了消耗性无人机的适航性要求,从而使其潜在的再利用用于训练或实弹测试变得复杂。康认为,需要在国家机构如ADD(韩国国防发展局)之间明确职责划分,这些机构应专注于核心武器技术,而企业可以专注于平台开发。他认为,这种方法将使操作性无人系统更快、成本更低地交付。
2025年6月的一次采访中进一步强调了无人发展的战略理由,康指出无人机战争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引用了以色列、伊朗、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例子。韩国军方于2023年正式成立了无人机作战指挥部,负责执行侦察、打击、心理战和电子战任务,包括在非对称威胁和地区紧急情况期间。该学说强调了AI增强系统的整合,以减少有人平台的电磁暴露,通过无人机作为前向传感器使用。双座的KF-21变种预计将用作忠诚僚机操作的控制飞机,而FA-50由于其双座配置,也可能在此角色中发挥作用。
KAI更广泛的无人努力包括KUS-FC隐身UCAV项目和实验平台如Kaori-X飞翼演示器,该演示器自2015年以来进行了测试,专注于低可观测性的RAM结构和控制算法。这些举措共同反映了韩国试图扩大其在自主作战航空领域的能力,并将无人平台整合到未来的空海作战中。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