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司将第二次坠毁月球归咎于激光工具
快速阅读: 据《ABC 新闻》称,本月,日本ispace公司“韧性号”月球着陆器因激光测距仪故障坠毁。这是其两年内的第二次失败。2023年,该公司首个月球着陆器也因软件问题坠毁。
本月早些时候,一台激光测距仪导致一家日本公司的月球着陆器坠毁在月球表面。周二,ispace公司官员在东京公布了这一消息。这是该公司在两年内第二次出现着陆失败。这次,该公司名为“韧性号”的着陆器原本计划降落在月球的最北端——冷海。上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月球勘测轨道器传回了撞击地点的照片,显示“韧性号”及其小型探测车最终成为残骸。公司官员将事故归咎于着陆器的激光测距仪,称其反应迟缓,未能正确测量航天器与月球表面的距离。在失去联系时,“韧性号”正以每秒138英尺(42米)的速度下降,五秒后便发生了坠毁。
2023年,ispace的首个月球着陆器因软件问题坠毁在月球表面。与此次事故类似,问题也出现在下降的最后阶段。在近年来由私营企业发起的七次登月尝试中,只有一次取得了完全成功:Firefly Aerospace公司于今年三月成功实现“蓝鬼号”着陆器在月球着陆。“蓝鬼号”于1月份与“韧性号”一同搭乘SpaceX的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
除了位于德克萨斯州的Firefly之外,只有五个国家完成了月球着陆任务:苏联、美国、中国、印度和日本。而只有美国曾在半个世纪前的NASA阿波罗计划中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
尽管接连遭遇失利,ispace仍计划于2027年进行第三次月球着陆任务,并与NASA合作,同时还有第四次任务计划。官员表示,额外的测试和改进将使开发成本增加至多15亿日元(超过1000万美元)。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八田健治强调,他的公司“并未因挫折而放弃”,并致力于重新赢得客户的信任。外部专家将参与事故分析,ispace还将更紧密地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合作。他用日语表示:“我们坚定地迈向未来任务的下一步。”
___美联社健康与科学部得到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科学教育部门和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的支持。美联社对所有内容负全部责任。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