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在中国四川西南的彭州起飞
快速阅读: 据《人民日报》最新报道,四川彭州市通过创新举措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从测试基地建设到产业链布局,成效显著。低空经济产值增长,无人机应用广泛,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系统化发展。
首页 >> 中国西南部四川省彭州市推动低空经济迈向新高度(人民网)
2025年6月9日13:29
中国西南部四川省彭州市通过创新措施推动低空经济取得新突破。数据显示,该市低空经济的产值从2023年的1.61亿元人民币(约合2241万美元)增长到去年的2.75亿元人民币。
彭州市的桂华镇是“天眼”无人机飞行测试基地,也是国家级民用无人机测试基地之一。“天眼”目前拥有10个试飞地点和19个应用场景,在全国20个国家级测试基地中数量最多,已吸引145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天眼”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了空域改革,将中国的空域管理模式从“审批制”转变为“报备制”,将无人机飞行审批流程从原先的提前七个工作日简化为起飞前只需提前30分钟报备。
图片1:一架食品配送无人机在四川省彭州市起飞。(人民网海外版/宋浩新)
图片2:展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的“天眼”无人机飞行测试基地。(人民网海外版/宋浩新)
图片3:一架用于低空旅游的小型飞机在四川省彭州市起飞。(人民网海外版/宋浩新)
图片4:展示位于彭州市李春镇的航空动力小镇。(人民网海外版/宋浩新)
由于这一举措,“天眼”基地的日均飞行量超过200架次,空域利用率提高了五倍以上。利用基地内无人机相关企业的聚集优势,彭州市构建了一个集侦察、识别和反制于一体的综合低空空域管理系统,目标识别率已超过95%,为驻地企业提供了高效安全的飞行支持。
“天眼”基地内的深圳耐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了多光谱光电跟踪产品,这些产品集成了多光谱成像与智能识别技术,可对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进行3至5公里范围内的全天候监控。这些产品适用于城市安防和重大活动场景,并在包括北京冬奥会在内的高规格应用中表现出色。
近年来,彭州市采取协调发展模式,从无人机测试和飞行服务扩展到更广泛的无人机制造产业链。在龙头企业支持下,该市建立了涵盖航空动力、增材制造和高端再制造的工业体系,并孵化出一款推力为160公斤的小型涡扇发动机项目,实现了无人机动力系统的国产替代。
彭州市还与中国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西部首个低空经济发展基金,总规模达30亿元人民币。此外,彭州市建成了中国首个无人机“4S店”。类似于传统汽车的4S店,它提供无人机销售、维修、零部件及信息等服务,并提供无人机保险、公众教育和论坛活动等补充服务。共有32家无人机相关公司签署了协议入驻“4S店”,引进了100多件先进设备。
同时,彭州市建立了中国西南地区首批无人机飞行学校。通过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合作,建立了实践培训平台,已培训超过3000名专业人员。
在彭州市,无人机已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设备巡检、政府服务和警务服务等多个场景得到应用。该市在山区部署了50个低空物流节点,利用无人机构建覆盖主城区、枢纽城镇和行政村的三级物流网络。自2024年1月以来,累计无人机配送航班已超过6000次。
一位彭州市低空经济办公室的官员表示,随着无人机潜力的不断显现,彭州市将继续扩大其应用场景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展望未来,这位官员补充道,随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综合测试中心的建成以及无人机应用的不断拓展,彭州市致力于推动低空经济的大规模系统化发展,同时构建现代化的低空产业体系。
(网页编辑:洪宇,梁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