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争先恐后地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快速阅读: 据《人民日报》最新报道,高校纷纷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以适应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尽管该领域快速发展,但教育质量和学生适配性仍是挑战。专家提醒,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可能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就业难题。
首页>>首页
高校竞相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记者 邹硕(中国日报)2025年6月4日13:31
上个月,在东莞举行的广东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专场招聘会上展示了一款机器人。(照片/中国日报)
作为一门学科,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正在重塑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各高校都在努力适应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自2018年中国首批35所大学引入本科人工智能专业以来,该领域蓬勃发展。截至今年,全国已有超过626家机构提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位,然而教育者在质量和数量之间表现得既热情又谨慎。
作为一门学科,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正在重塑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各高校都在努力适应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自国务院于2017年制定其三步走的人工智能发展计划以来,国家和地方政策优先推动人工智能创新。教育部2022年将智能科学与技术列为一级交叉学科进一步制度化了人工智能教育。
位于湖南长沙的长沙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今年一月成立,体现了这一趋势。院长范少胜解释说,该学院由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项目合并而成,旨在培养跨学科人才。“我们的目标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电力、水利等产业,与湖南省的发展战略相契合,”他说。
该学院的“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模式缩短了顶尖学生培训周期,同时强调创新。有60名教职工,其中80%拥有博士学位,还有1400名本科生和280名研究生,院长表示,该学院利用政策激励、产业合作和动态课程更新来保持教育质量。
就业前景仍然是关键驱动因素。范提到,该学院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九成找到了工作,高于机构平均水平。院长强调了人工智能的“高需求、薪资溢价和多样化应用”,但他也强调个人能力与职业选择要相匹配。“强大的数学、逻辑能力和对技术的热情是前提条件,”他说。
在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融入传统工程反映了更广泛的转变。机电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月明详细介绍了智能车辆工程和机器人工程等项目的出现是如何通过升级以满足智能制造和轨道交通的需求。“高铁现在是智能化实体,需要具备人工智能驱动的设计和维护专业知识,”他说。
该学院的四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每年招收320名学生,将机械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相结合。他表示,该学院的研究生入学率为70%,就业率为97%,毕业生通常加入中国铁路和中车集团等国有企业。
行业对接仍然至关重要。刘指出,该大学已经调整了课程设置,强调跨学科基础,并推迟到大三才进行专业化,以拓宽学生的适应性。这种做法结合了动手创新平台和产业相关研究,确保毕业生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生、机器人爱好者张海斌强调了该课程的跨学科严谨性。“机器人不仅仅是堆叠学科——它是整合硬件、算法和控制系统,”他说。他团队开发的通过课程作业和竞赛完成的山药种植机器人就是雇主看重的实际技能的典范。他说,机器人竞赛和产业项目弥合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张认为,像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这样的比赛提高了他的技能。他提到,学习机器人工程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实践操作。无论是研究还是竞争活动,学生都有很多机会参与实际工作——从零开始构建学习框架,复制最新的机器人或机器狗模型,或者从一个简单的电路板和一把螺丝开始,最终创造出一个功能齐全的机器人,他说。
通过这些经验,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无论是机械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还是其他领域。受这些兴趣驱使,你会深入专攻特定领域,不断扩展你的专业知识,他说。
北京工业大学于2020年启动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并在今年推出了实验性人工智能课程。据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课程主任尹保才介绍,该课程旨在满足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需求,强调基础知识、技术创新和跨学科研究。
2021届学生中有55%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其他人则在联想和国网北京等科技公司找到职位,他说。为解决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该大学将其实习、企业合作和竞赛纳入培训模式。例如,“工程硕士论坛”邀请行业专家授课,而智能交通和环境系统的项目模拟现实世界的问题解决,他说。
尹预测人工智能将在医疗、机器人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尽管该领域受欢迎,但他强调申请者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以免盲目跟风。
人工智能专业已成为“高薪”和“高就业率”的代名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占据了十大最受欢迎专业的榜首,但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仍超过500万。
薪资水平反映了激烈的竞争。顶尖大学的AI毕业生年薪可达60万至100万元人民币(约合8.4万至14万美元),而湖北省的初级AI培训师平均月薪为7800元人民币。地区差异明显: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和浙江杭州以平均月薪18000元领先,其次是江苏苏州等二线城市,平均月薪为14000元,根据山东的新闻门户网站海宝新闻报道。
然而,公司仍难以招募到合格人员。一位山东的AI公司高管指出,即使提供每月30000元的薪酬,往往也吸引不到理想候选人。去年五月在北京的一次招聘会上,53家公司提供了794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吸引了近600名求职者。
在全国范围内,中国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价值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超过4500家企业涉及芯片、算法和应用。随着去年年中生成式AI用户达到2.3亿,专家警告称,填补人才缺口对中国保持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尽管乐观情绪高涨,但人们对课程膨胀的担忧依然存在。自2018年以来,数百所大学,包括职业学校,匆忙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往往缺乏师资或基础设施。浙江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学的学生徐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该专业开设时,她的计算机科学同学都急于转到人工智能专业。“我跟着大家转专业,没多想,听起来挺有未来感的,”她承认。
浙江大学的吴飞教授将这种热潮归因于社会转型。“人类正进入智能时代。没有人工智能,就没有‘智慧’。学生们担心被落下,尤其是在像ChatGPT这样的突破之后。”
长沙理工大学的范院长警告说,如果院校优先考虑招生而非质量,可能会导致“热门专业冷就业”。他警告说:“不要为了招生而设立专业,”并敦促学校强调独特优势。
孟宇在中国一所知名大学获得了信息工程学士学位,后来在澳大利亚攻读计算机视觉研究。完成博士学位后,他回到中国并在福建省一所大学教授计算机视觉理论。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领域。
他坦率地说,只有顶级计算机科学大学才具备支持严格的人工智能本科课程所需的师资资源和学生水平,他敦促潜在学生慎重选择。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领域。他坦率地说,只有顶级计算机科学大学才具备支持严格的人工智能本科课程所需的师资资源和学生水平,他敦促潜在学生慎重选择。
四年里掌握其中一个学科就已经很有挑战性。然而,要精通人工智能,学生需要比一般工程专业更强的数学基础,并且必须反复接受计算机工程、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场景的训练,他说。
他指出,在本科阶段完成如此全面的培训非常困难,因为每个部分都可能变得肤浅,导致“样样通,样样松”的结果。
zoushuo@chinadaily.com.cn
(网页编辑:田毅,梁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