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命运:随着主导地位竞争的加剧,欧洲人工智能并购升温
快速阅读: 据《JD Supra》称,欧洲正努力追赶人工智能全球主导地位,尽管面临投资差距和法规挑战,但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各国政府积极投入。英国、法国和德国成为关键玩家,并购活动活跃,人工智能人才竞争激烈。未来交易有望进一步增加。
欧洲决心不掉队,投资者们密切关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尽管欧洲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受到关注,但它始终难以摆脱美国在全球主导地位的阴影。以2024年为例,全球范围内AI优先公司吸引了1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其中美国占74%。而欧洲的份额为12.8亿美元,虽显示出稳步增长,但仍显现出明显的投资差距。
Statista预计,到2025年,欧洲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81亿美元,并在2031年攀升至235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26.3%。采用率也在迅速提高:欧盟统计局报告显示,2024年欧盟内超过10名员工的企业中有13.5%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仅为8%。这表明对人工智能在各行业中变革潜力的信心正在增强。
英国是欧洲人工智能强国,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2024年估值为920亿美元的英国市场拥有超过3700家人工智能公司,这些公司为其经济贡献了58亿英镑(约77亿美元)。该国的新晋技术独角兽Cera利用人工智能来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预测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高效协调护理服务。
除英国外,法国和德国正在崭露头角成为关键竞争者。法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因初创公司如大型语言模型开发商Mistral AI而得到推动,而德国的制造业巨头则将人工智能嵌入所有制造和物流领域,推动实践性和特定行业的创新。
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确保欧洲不掉队。欧盟委员会的InvestAI计划正在逐步实施207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开发,通过公私合作促进增长。英国于2025年1月推出的AI机会行动计划已从科技公司锁定至少143亿美元的承诺,以强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借鉴美国价值5000亿美元的Stargate项目,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2月份宣布了一项1090亿欧元(约12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其中包括阿联酋承诺的300亿至500亿欧元(约335亿至560亿美元),用于在法国建设欧洲最大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并购热潮推动了这场全大陆范围内的AI主导权争夺战。Mergermarket数据显示,尽管交易数量略有下降,但欧洲并购价值正在飙升——这一趋势与整个科技行业类似。2023年,49笔AI交易总额达到4.8亿美元,而在2024年,45笔交易的金额超过了这个数字的一倍多,达到了11亿美元。进入2025年初,这种势头再次加快:第一季度录得10笔交易,总值1.608亿美元,是2024年第一季度五笔交易总值5450万美元的两倍。
截至目前,欧洲最大的一笔AI交易是由超威半导体公司促成的。这家美国芯片制造商以6.65亿美元收购了芬兰的Silicon AI,利用其在定制AI模型和企业客户方面的专长。第二大的交易是由Eurazeo领投的Cognigy公司1亿美元的C轮融资。这笔资金旨在加速该公司国际扩张的步伐,并开发其平台,该平台使用对话式和生成式AI来自动化主要全球品牌的客户服务互动。
2025年2月,总部位于伦敦的Luminance在Point72领投的C轮融资中筹集了7500万美元,这是第一季度最大的交易。这项投资针对的是日益增长的企业法律部门对效率的需求,尽管工作量增加,但人员配置却没有相应增加。Luminance通过使用其专业的人工智能,通过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训练庞大的法律数据集,自动处理复杂的合同分析、起草和谈判流程。
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这些头条数字只捕捉到了直接的人工智能技术交易。人工智能的实际影响远不止于此,它正在从医疗保健到金融等各个行业推动并购活动,塑造重大交易。例如,去年4月,Thoma Bravo以43亿英镑(约57亿美元)收购了Darktrace,这是当年最突出的私募股权收购之一。这家英国网络安全公司以其产品套件中的非监督式机器学习为核心,理解企业网络行为并识别可能威胁的偏差与异常。
人工智能并购市场的强劲表现源于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它们希望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生产力和效率的提升以及未开发的增长机会。此外,金融赞助商渴望抓住下一个增长前沿,并寻求高可扩展性的回报。公司正在追求前沿技术以保持相关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如聊天机器人和内容创建平台背后的动力,一直是热门目标,正如Cognigy的融资所显示的那样。另一个新兴领域是代理型人工智能。这些自主系统超越了被动式人工智能,主动适应复杂动态环境并与人类或其他软件系统协作。人工智能代理能够独立推理、决策和执行任务以实现特定目标,例如通过重新路由货物避免延误来优化供应链物流,或根据市场条件实时执行金融交易以最大化投资组合回报。
公司之间并购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人工智能人才的稀缺。“收购招聘”,即大型科技企业正在收购欧洲顶级研究人员以增强其实验室实力,正在推动活动。例如,微软去年3月支付了6.5亿美元以获得Inflection AI模型的许可,并同时吸纳了其团队。这笔交易包括聘请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穆斯塔法·苏莱曼和卡伦·西蒙扬,主要是为了增强其在物流、金融和消费品领域的代理型人工智能开发。
欧洲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地区的每千人中的人工智能专家人数比美国高出30%,几乎是中国的三倍。世界级的研究由牛津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等机构领导。伦敦、柏林和阿姆斯特丹是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磁石,提供多样化的优秀人才库。然而,留住这些人才并不容易——许多顶级研究人员被美国科技巨头提供的更高薪资所吸引。德国的AI战略等举措,旨在资助100个新的AI教授职位,以减少人才流失。
前方的道路并非没有障碍。《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自2025年起逐步实施,旨在通过支持性政策打造“可信的人工智能”。对高风险系统和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严格规定带来了合规成本和潜在的操作限制。例如,公司在医疗保健、零售金融和招聘等领域必须对人工智能进行风险评估,这可能会延缓交易进程。此外,该法案的许多定义和要求缺乏明确性,监管机构尚未及时发布正式指导。这让公司难以精准评估面临的合规风险。
ESG问题进一步加大压力。人工智能密集型模型和数据中心与欧洲的净零目标相冲突,而伦理数据使用和算法偏见则引发治理关切。负责执行该法案的欧盟及其成员国监管机构很可能会严格审查跨境并购以保障合规,从而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
然而,总体趋势是清晰的。战略必要性、强劲的投资需求以及欧洲深厚的人才储备正在推动交易势头。预计随着公司追求顶尖技术和人才以占据一席之地,将会有更多整合、私募股权参与和跨境交易。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