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发射小行星任务将范围扩展到太阳系
快速阅读: 据《Ars Technica》称,天问二号计划两年半内抵达小行星凯尔伯斯,采用多种方式采样,目标收集至少100克样本。研究将揭示小行星信息及可能的月球关联,助力理解太阳系演化。样本分析或成月球演化研究突破点。
这就是天问二号往返于小行星凯尔伯斯的旅程仅需两年半的原因之一。日本的隼鸟2号小行星样本返回任务耗时六年,从发射到返回地球,而美国宇航局的OSIRIS-REx任务则用了七年时间完成前往一颗小行星的旅程。两者都访问了比凯尔伯斯更远的近地小行星,而天问二号预计将在2026年7月到达,并开始寻找取样点。天问二号将尝试多种方式收集样本。一种方法是操控飞船靠近小行星表面,并同步其自转,然后伸出机械臂采集样本。飞船还将进行类似“触碰与离开”的操作,类似于日本的隼鸟2号和美国宇航局的OSIRIS-REx飞船采样的方式。科学家们还希望尝试另一种被称为“锚定与附着”的采样方法,即飞船将利用四条带有钻头的机械臂固定在小行星表面。中国官员尚未透露他们希望通过确认凯尔伯斯的起源(尤其是其作为月球碎片的可能性)获得多少材料,但据报道,天问二号设计为至少要从该小行星上收集100克岩石和尘埃。任务规划者对凯尔伯斯的形状知之甚少,但远程测量表明其自转周期约为28分钟,在小行星中相对较快。这个自转速度,加上小行星微弱的引力,将使天问二号在接近小行星时的操作变得复杂。一旦获取样本后,天问二号将在2027年初离开小行星,飞向地球,并在2027年底释放一个返回舱,携带部分凯尔伯斯碎片用于降落。
根据发表在《地球与行星物理学》研究期刊上的论文,研究人员将研究这些样本以深化对小行星的研究,确定它们的物理属性、化学、矿物及同位素组成、纹理和结构。在这篇论文中,四位中国科学家在文中指出,样本返回的结果不仅可能揭示小行星的相关信息,还可能揭示地球和月球的相关信息。“通过确认凯尔伯斯的起源(尤其是其作为月球碎片的可能性),可能是理解月球演化历史的一个潜在突破口,”科学家们在文中指出。“这一历史可能包括对月球背面更深入的理解以及月球两侧不对称性成因。”
这篇论文揭示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展示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科学家们相信,通过对凯尔伯斯样本的研究,人类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这将有助于未来更多太空任务的成功实施。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