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 AI 芯片 Pulsar 增强边缘智能
快速阅读: 据《DevX.com》最新报道,荷兰公司英耐特拉推出全球首款商用微控制器脉冲星,可将类脑智能引入边缘设备,能耗和延迟大幅降低。脉冲星基于尖峰神经网络架构,支持实时智能处理,适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场景。
荷兰代尔夫特的神经形态处理器开发商英耐特拉公司宣布推出脉冲星(Pulsar),这是全球首款商用微控制器,能够将类脑智能引入边缘设备。经过十多年的研发,脉冲星相比传统人工智能处理器,延迟降低至原来的百分之一,能耗降低至原来的五百分之一。
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汽车及工业系统中嵌入传感器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实时、安全且节能的数据处理在边缘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脉冲星无需依赖耗电的边缘处理器或数据中心,而是通过在传感器级别本地且智能地处理数据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实时处理能力,而无需依赖云。
脉冲星引入了一种基于尖峰神经网络(SNN)的计算架构,这是一种在人工智能硬件上的革命性飞跃,以类似于人脑的方式处理数据,仅关注输入的变化。这种事件驱动模型显著降低了能耗和延迟,同时提供了精确的实时决策。此外,脉冲星通过在革命性架构中结合神经形态计算与传统信号处理,整合高性能RISC-V CPU和专用加速器用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这一点。
高级分析师戴维·哈罗德指出,英耐特拉公司的脉冲星芯片有可能重新定义边缘的可能性。他提到:“无需依赖云端即可实现实时处理能力,这意味着能够自主思考的传感器——更快的响应、更低的能耗以及从可穿戴设备到工业系统的更智能性能。”
脉冲星让产品团队能够加入之前由于尺寸、功率或复杂性限制而无法实现的更智能功能。这款节能的人工智能边缘解决方案通过在本地过滤和解释传感器数据,使主应用处理器可以保持休眠状态,直到真正需要时才唤醒,从而让始终在线的智能化成为现实,延长电池寿命几个数量级。
凭借亚毫瓦级的功耗,脉冲星支持诸如可穿戴设备中的亚毫秒级手势识别和智能家居系统的节能型物体检测等应用。Socionext公司智能传感器与智能设备高级营销经理马蒂亚斯·诺伊曼对英耐特拉尖峰神经处理器(SNP)与Socionext高度集成的先进雷达传感器技术的合作充满信心。他表示:“我们相信,这一合作将加速雷达传感解决方案在市场上的采用,将尖端技术带给更广泛的行业。”
脉冲星将其转变为自包含的智能系统,适合紧凑的设计,同时消除了对外部计算的依赖,并减少了对复杂定制DSP管道的依赖。Aria Sensing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阿莱西奥·卡恰托里强调了脉冲星的神经形态架构将受大脑启发的智能集成到其最先进的1D/2D/3D高分辨率传感系统中的潜力,从而提高速度、响应能力和显著改善的功率效率。
英耐特拉的塔拉莫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使神经形态开发变得易于入手,允许开发者在一个基于PyTorch的环境中从头开始构建尖峰模型,模拟、优化并轻松部署。
凭借亚毫瓦级的功耗,脉冲星支持诸如可穿戴设备中的亚毫秒级手势识别和智能家居系统的节能型物体检测等应用。Socionext公司智能传感器与智能设备高级营销经理马蒂亚斯·诺伊曼对英耐特拉尖峰神经处理器(SNP)与Socionext高度集成的先进雷达传感器技术的合作充满信心。他表示:“我们相信,这一合作将加速雷达传感解决方案在市场上的采用,将尖端技术带给更广泛的行业。”
该公司还推出了其开发者计划,现已向早期采用者开放,以帮助成员共同构建下一代智能边缘应用。边缘人工智能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皮特·伯纳德认为,英耐特拉的脉冲星在边缘智能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重新定义了超低功耗、始终在线AI的可能性。SmartSoC Solutions首席执行官巴哈德·德萨雷迪强调了与英耐特拉的合作,将像脉冲星这样的尖端AI解决方案推向市场,推动新一代智能边缘应用的发展。
除了当前能力外,脉冲星为未来的边缘AI系统奠定了基础,这些系统将是自主的、适应的,并且能够在现场学习。随着每一代产品的推进,英耐特拉的路线图旨在减少维护成本并解锁全新的边缘应用类别。
脉冲星现已可供商业使用,标志着神经形态计算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联系人:**
拉珊·迪克逊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活动管理系统
谷歌园区
气候变化增加了稻米作物中的砷含量
嵌入式Java
缓存代理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