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通过自动 Pathmaster 排雷系统加强马六甲海峡的安全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最新报道,2025年3月28日,新加坡授予新科工程公司合同,升级海军水雷战能力,用无人系统取代传统猎雷舰艇。Pathmaster系统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可自主检测和定位水雷,由泰雷兹开发,已在多国验证有效。此举增强新加坡海军作战能力,推动区域航行自由保障。
2025年3月28日,作为更大范围现代化项目的一部分,新加坡主要承包商新科工程公司正式授予合同,旨在提升新加坡海军(RSN)的水雷战能力。目标是逐步用一系列水面和水下的无人系统替代传统猎雷舰艇。
Pathmaster基于模块化架构设计,集成了多个关键组件:拖曳合成孔径声纳(TSAS)、MiMap声纳数据分析工具以及M-Cube任务管理系统。这些组件将被安装在新科工程开发的无人水面舰艇(USV)上。该系统将从专用的指挥与控制中心操作,并辅以模拟解决方案进行人员培训,以处理复杂的动态水雷战场景。
由泰雷兹开发的Pathmaster系统是一种完全自主的水雷对抗系统,旨在应对日益拥挤和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出现的现代水下威胁。该系统结合了人工智能、高分辨率声纳(包括TSAS)以及协作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够实时检测、分类和定位海军水雷,包括低特征和高度技术复杂的威胁。其模块化方法依赖于远程操作或完全自主的水面及水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通过M-Cube任务系统和MiMap工具进行协调。这种配置让小团队能够高效管理整支无人舰队,同时减少人员面临的风险。
适应现代海军不断变化的需求,Pathmaster受益于开放架构,可无缝集成到现有平台或机器人舰队中,正如在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部署中所见。虽然系统未配备常规进攻性武器,但配备了使用遥控潜水器(ROV)和专用效应器来中和水雷的能力。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关键海上走廊,降低船只脆弱性,并确保争议地区的航行自由。
该解决方案还包括AI驱动的工具,用于管理和维护水雷数据库和库。这些功能增强了实时检测和识别能力,同时减少了误报情况的发生,显著降低了操作员的工作量。自动化分析算法旨在减少误报率,并提高在密集和复杂海洋环境中的运营决策准确性。
Pathmaster已在欧洲及盟军的实际海试与作战环境中验证了其有效性。技术支持、维护和应用开发将由泰雷兹设于新加坡的国防中心负责。这一基础设施旨在加强国家国防工业自主性,并确保系统与RSN不断演进的需求保持一致。它还在实现Pathmaster与现有海军指挥与控制系统顺利集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对于新加坡而言,战略目标十分明确:通过确保马六甲海峡的安全,这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约有95,000艘船只在2024年通过,比前一年增长了5.5%。作为印度洋和南海交汇点的战略位置,该海峡对全球贸易至关重要,且极易受到水雷威胁。保障这些海上航线的安全是新加坡共和国的当务之急,同时也在通过投资自动化与无人系统,应对预计到2030年适龄服役人口可能减少30%的挑战。
采用Pathmaster系统的决定符合RSN更广泛的自主、韧性与数字集成能力愿景。这项投资也彰显了法新两国海军领域合作的日益加深,巩固了泰雷兹作为亚太地区海洋技术关键供应商的地位。
根据泰雷兹水下系统副总裁纪尧姆·盖雷米(Sébastien Gueremy)的说法,这份合同展示了RSN对泰雷兹技术的信任,并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Pathmaster系统交付给新加坡标志着自主水雷战技术应用的重要进展。该合同提升了RSN应对日益增加的海上安全挑战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国家主权和人员安全的要求。此外,这一定位使新加坡成为区域整合自主海军系统的领导者,在地缘政治和经济背景下,航行自由仍是关键问题之一。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