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力于在 AI 驱动的课堂中培养精通技术的一代
快速阅读: 据《人民日报》最新报道,中国正努力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深圳18所学校试点AI驱动项目,但有专家担忧过早接触AI会削弱孩子好奇心。教育工作者尝试利用AI优势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
首页 >> 首页
中国努力培养具备科技素养的一代人
08:51,2025年5月21日
一名学生于2025年3月21日在华南广东省深圳市仙天外国语学校操作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现实设备。(新华社)
广州,5月20日(新华社)——在深圳这座南方科技中心的一间初中教室里,14岁的耿姓学生熟练地调整了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此前,他使用自己的“学习伙伴”AI优化了作文的叙述流畅性。在这个教室里,学生们学会了通过神经网络的眼光看待世界。他们被教导如何根据独特的形状识别数字0到9,例如通过垂直线和横线识别“7”,或者通过弯曲的身体和顶部横杠识别“2”。
过去仅限于技术初创企业的场景,如今已成为一些中国学校的必修课程,因为国家正努力使人工智能素养与数学或文学一样基础。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承诺在2030年前普及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
在深圳龙岗区,18所学校被选中试点人工智能驱动项目,包括个性化作业系统和基于人工智能的作文评分。经过两个月的数据训练,由飞象星丘研发的AI系统现在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定制任务。在2025年的前三个月里,总部位于北京的教育科技初创企业在超过1000所学校试点了其数字课程,覆盖全国15万名学生。
“人工智能通过学习模拟人类智能的构建过程,整合知识并生成认知。因此,它首先拥抱的领域是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计算学教授熊章表示。
然而,儿童早期接触人工智能存在争议。许多专家警告说,与聊天机器人互动可能削弱孩子的好奇心。“在一个AI可以复制人类知识的时代,教育应更注重‘探索未知’,”清华大学的白凤山教授说道。“鉴于这种转变,教育应优先考虑‘探索未知’,特别是在幼儿时期,而不是强调获取现有知识,”白教授解释道,并警告不要过早让儿童接触AI。
在北京西郊清水学校,教育工作者正在设计课程计划,以利用AI的优势同时减轻其潜在的缺点。五年级的学生最初被允许观察巨型弓箭蚁如何在野外找到巢穴。然后,他们使用DeepSeek制作糖水“气味桥”和酒精作为“气味擦除剂”,设计实验引导蚂蚁沿着路径行走。然而,AI计划未能准确模拟真实的蚂蚁巢穴气味特征,导致蚂蚁偏离。在改进了他们的设计后,学生们成功复现了蚂蚁群体算法,并了解到这些算法可以优化5G基站、机器人协作及社区物流路径。
北京门头沟区的教育官员曹艳艳表示,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改革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智能时代的“真实问题解决者”。“目标是让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培养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曹补充道。
学生于2025年1月3日在华南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文化艺术科学学校上了一堂使用AI设备的体育课。(新华社)
(网页编辑:张凯伟、梁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