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护卫舰获得用于防空的下一代导弹盾牌
快速阅读: 据《保加利亚军事新闻》称,丹麦投资8.8亿丹麦克朗升级海军护卫舰防空能力,采购“进化型海麻雀”Block 2导弹,以应对无人机和导弹威胁。此举增强护卫舰的近程防御,提升舰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符合北约整体防御战略。
丹麦正通过大笔投资于先进导弹,强化其海军护卫舰的防空能力,旨在提升舰队应对现代空中威胁的能力。
图片来源:丹麦国防部
丹麦国防部于2025年5月19日宣布,拨款约8.8亿丹麦克朗,约合1.27亿美元,用于购买更多“伊弗·惠特菲尔德”级护卫舰使用的“进化型海麻雀”导弹(ESSM)Block 2。该部还计划加快交付先前订购的导弹,这一决定是基于丹麦国防首脑的建议,以加强护卫舰对敌机、无人机和导弹的防御能力。
这一举措凸显了丹麦致力于现代化其海军力量,以应对海上战争中不断变化的挑战,其中低成本无人机和复杂导弹对高价值战舰的威胁日益增加。“进化型海麻雀”Block 2是此次升级的关键,旨在为各种空中威胁提供强有力的防护。作为北约牵头的财团成员之一开发,该导弹建立在数十年的“海麻雀”项目演进基础上,丹麦自该项目近60年前启动以来一直是重要合作伙伴。
与此前版本不同,Block 2型配备了主动雷达导引头,使其能够无需舰船雷达持续引导即可独立追踪并攻击目标。这种能力提升了其对抗高速机动威胁(如反舰导弹)的效果,并使其能够同时应对多个目标。导弹改进的推进系统和战斗部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其杀伤力,使其成为丹麦海军三艘“伊弗·惠特菲尔德”级护卫舰的重要装备,这些护卫舰构成了其水面舰队的骨干。每艘“伊弗·惠特菲尔德”级护卫舰,以17世纪丹麦海军英雄的名字命名,是一艘约6500吨的战舰,设计用于防空作战、反水面作战和反潜作战。这些护卫舰长约455英尺,宽约64英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配置武器。
其防空系统主要依赖垂直发射系统,包括最多32个Mk 41单元,可装载“标准导弹-2”(SM-2)执行远程打击任务,以及12个Mk 56单元,可装载多达24枚ESSM导弹执行近程防御任务。这套传感器系统使舰船能够监测并应对广阔区域内的威胁,尽管近期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丹麦决定增购ESSM Block 2导弹是在运营经验暴露了护卫舰防空系统漏洞后作出的。2024年初,“伊弗·惠特菲尔德”号护卫舰被部署至红海,作为美国主导的“繁荣守护者”行动的一部分,旨在保护商船队免遭也门胡塞武装袭击。在部署期间,“伊弗·惠特菲尔德”号遭遇技术问题,凸显了提升舰船生存能力的必要性。据X平台上的消息显示,APAR雷达与战斗管理系统交互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发射ESSM导弹,迫使船员依靠76毫米炮进行防御。尽管这些报道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它们凸显了在实战条件下维护复杂战舰系统面临的挑战,并可能影响了强化护卫舰导弹防御的决策。
ESSM Block 2通过提供可靠且经过验证的近中程防空解决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该导弹射程约为27海里,速度超过4倍音速,旨在拦截高速移动目标,包括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和灵活的无人机。其主动雷达导引头减少了舰船对持续雷达照射的依赖,释放出传感器资源以追踪其他威胁。这在遭遇饱和攻击时尤为关键,即同时发射多枚导弹或无人机以压倒舰船防御。
导弹的紧凑设计使其能在Mk 41或Mk 56发射单元中实现四联装,最大化护卫舰的防御效能,而无需对舰体结构进行大幅改动。
丹麦的投资体现了北约海军的一种普遍趋势,即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以增强防空能力。低成本无人机的普及,正如在乌克兰和中东冲突中所显现,迫使海军重新审视其防御策略。单架成本仅为数百美元的无人机,若未能及时拦截,可能瘫痪一艘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战舰。ESSM Block 2有效应对此类目标的能力使其成为比使用更昂贵远程导弹(如SM-2)更具成本效益的手段。
其他北约成员国,如挪威和美国,也优先进行了类似升级,挪威将其整合至“弗里德约夫·南森”级护卫舰上,美国海军将其部署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
“伊弗·惠特菲尔德”级护卫舰拥有丰富的作战历史,为丹麦的现代化工作提供了参考。自2011年至2012年服役以来,这些护卫舰——分别名为“伊弗·惠特菲尔德”、“彼得·维尔穆斯”和“尼尔斯·尤尔”——参与了多项国际任务。这些任务涵盖在非洲之角的反海盗行动,其中同级别护卫舰“阿布萨隆”号在2012年捕获一艘海盗母舰,以及在霍尔木兹海峡的海上安保巡逻。这些部署展现了护卫舰的多功能性,但也凸显了在竞争环境中强大防空能力的重要性。
尤其是红海事件,起到了警示作用,促使丹麦防务官员优先考虑提升舰船生存能力的升级。“伊弗·惠特菲尔德”级护卫舰的技术参数使其非常适合集成ESSM Block 2。这些舰船的APAR雷达由泰雷兹公司研制,是一款多功能系统,能够同时追踪超过200个目标,覆盖范围超过80海里。其提供精确目标数据的能力对引导ESSM Block 2在交战末段至关重要。同样由泰雷兹研发的SMART-L雷达将护卫舰的探测范围扩展至超过200海里,使其能够探测弹道导弹和高空威胁。
“伊弗·惠特菲尔德”级护卫舰的技术参数使其非常适合集成ESSM Block 2。这些舰船的APAR雷达由泰雷兹公司研制,是一款多功能系统,能够同时追踪超过200个目标,覆盖范围超过80海里。这些系统的结合构建了一层分层防御,补充了ESSM的能力,尽管对SM-2的依赖限制了护卫舰对抗特定威胁的能力,例如高超音速导弹,这些威胁目前仍超出多数北约系统的应对范围。
将ESSM Block 2与其他防空导弹对比可为丹麦的选择提供背景。英国开发的通用防空模块化导弹(CAMM)具备相似射程和主动雷达制导,但重量更轻,适合小型发射平台。法国-意大利联合研发的Aster 15部署于法国FREMM级护卫舰等舰船,具备更远射程并优化用于弹道导弹防御,这是ESSM不具备的。然而,ESSM与现有北约系统的兼容性以及丹麦长期参与“海麻雀”项目的历史可能使其成为更务实的选择。导弹可靠的实战表现已在实弹测试中得到验证,成功拦截高速目标,进一步证明了丹麦投资的必要性。
丹麦通过加速基金投资约8.8亿丹麦克朗,这笔资金不仅包括导弹本身,还涵盖支持设备和基础设施升级。丹麦国防大臣特洛尔斯·伦德·普尔森强调了此次采购的紧迫性,他表示:“海军的护卫舰必须能够应对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威胁。因此,我们拨款购买更多ESSM防空导弹,并加快采购进度,以提升武装力量的战斗力,更好地应对敌机、无人机和导弹等威胁。”加快交付的决定反映出认识到采购延误可能使护卫舰在未来愈发激烈的海上环境中变得脆弱。
此次升级的背景由丹麦在北约中的角色及其北欧的战略位置决定。丹麦海军经常参加联合演习,例如北约波罗的海行动(BALTOPS),在那里与盟友一起训练,保护航道并遏制侵略。ESSM Block 2进一步增强了护卫舰为集体防御作出贡献的能力,特别是在应对先进对手的空中威胁时。导弹整合至网络中心战系统中,允许船只实时共享目标数据,进一步增强了其效能。
然而,此次升级的成功取决于严格的船员培训和与现有系统的无缝协同,在红海事件中报告的问题表明这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从历史上看,丹麦参与“Sea Sparrow”项目使其对该系统的功能和局限性有了深刻理解。作为1960年代的创始合作伙伴之一,丹麦从早期的点防御武器迭代到先进的Block 2变体,都对导弹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种经验使丹麦海军能够将ESSM定制为其作战需求,确保与“Iver Huitfeldt”级护卫舰的独特配置兼容。
该计划的协作性质涉及12个北约国家,也确保丹麦从共同的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中获益,降低升级成本。ESSM Block 2的发展源于现实冲突中学到的经验教训,海军部队在这些冲突中面临日益复杂的威胁。在红海地区,美国和英国军舰发射了数百枚导弹来对抗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这凸显了廉价、高容量防空系统的需求。ESSM无需耗尽昂贵弹药库存即可应对低成本威胁的能力,使其成为持续作战的实用解决方案。
丹麦加大投入这一能力体现了务实的海军现代化思路,优先考虑经过验证的技术而非实验性系统。展望丹麦以外的情况,ESSM Block 2被其他国家海军广泛应用,突显其多功能性。例如,美国海军已将其整合到配备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上,作为SM-6和SM-3的补充,用于多层次防御。澳大利亚“霍巴特”级驱逐舰和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也使用ESSM,展示了其在北约及盟国舰队中的广泛应用。这种通用性提高了互操作性,使丹麦护卫舰能与盟军特遣队在联合行动中无缝协同。
展望丹麦以外的情况,ESSM Block 2被其他国家海军广泛应用,突显其多功能性。例如,美国海军已将其整合到配备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上,作为SM-6和SM-3的补充,用于多层次防御。额外购买ESSM Block 2导弹是丹麦的重要一步,但这并非解决“Iver Huitfeldt”级护卫舰所有问题的万全之策。这些舰艇对较旧系统(如SM-2)的依赖以及雷达和战斗管理系统的问题表明,可能需要进一步升级以保持其作战效能。展望丹麦以外的情况,ESSM Block 2被其他国家海军广泛应用,突显其多功能性。例如,美国海军已将其整合到配备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上,作为SM-6和SM-3的补充,用于多层次防御。
丹麦海军能否解决这些差距将决定护卫舰是否能满足未来冲突的需求,届时敌人很可能会部署更先进的武器。丹麦对ESSM Block 2的投资明确表明其维持强大且有韧性的海军的意图。通过增强“Iver Huitfeldt”级护卫舰的防空能力,该国在保护其海洋利益和为北约集体安全作出贡献方面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一举措反映了海军强国之间更广泛的共识,即无人机和导弹的扩散需要强大的多层次防空方法。然而,随着威胁的不断演变,特别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丹麦需要保持警惕,确保其护卫舰能够应对明天战场上的挑战。
这次升级是否足以跟上空中战争的快速发展,或者只是更大规模现代化努力中的权宜之计?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