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无人机如何重塑海军陆战队的补给
快速阅读: 据《防御一》最新报道,皮亚塞斯基公司收购卡曼航空的“KARGO”无人机项目,参与美军中型货运无人机竞争。这种无人机可携带500磅远距离或1000磅短距离有效载荷,适应海军陆战队多样化补给需求。自主性和模块化设计使其更具灵活性,同时满足商业市场需求。
海军陆战队正在寻找一款中型货运无人机,用于在太平洋偏远岛屿上执行补给任务。一家公司希望通过收购无人后勤先驱企业卡曼航空车辆公司的无人机项目,参与到这一竞争中。周二,皮亚塞斯基飞机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皮亚塞斯基在接受《国防一号》采访时提到,该公司已经收购了卡曼航空车辆的“KARGO”项目。这是一种中型起重无人机,可以装入标准拖车,并具备携带500磅有效载荷进行长距离飞行的能力,或者在约100海里的短途任务中携带1000磅有效载荷。但他表示,随着海军陆战队进一步评估其补给需求,这些参数可能会有所调整。
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需要各种类型的货运无人机及有效载荷,从只能短距离飞行的小型无人机,到能够携带500至800磅有效载荷的中程无人机,甚至是更重型的无人机。他说,海军陆战队正在讨论将有效载荷要求提升到1400磅的利弊权衡。“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我们将密切观察海军陆战队的需求如何发展,”皮亚塞斯基说道。
距离并不是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面临的主要挑战。他们还需要运送零部件、食物、燃料以及其他补给品。这些补给任务如果派人类直升机驾驶员执行,既昂贵又危险。相比之下,使用无人机则更为合理。他还指出,这也是其他无人机公司尚未深入涉足的领域。“我们认为,在这些任务中,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对高价值资产(如直升机)的依赖,为终端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因为这些补给任务并不应该完全依赖人类飞行员或昂贵的直升机。”
卡曼长期以来致力于实现货运无人机的商业化。2011年,它通过在阿富汗试飞远程控制重型起重直升机K-MAX取得了重要突破。尽管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海军陆战队的需求发生变化,且有限的自主性成为问题,K-MAX从未成为一项正式计划。皮亚塞斯基表示,自那时以来,自主性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减少了对人类遥控操作员的需求。更重要的是,“KARGO”的模块化设计和数字化架构,将使该平台在技术进步和数据积累的基础上无需大幅改动即可更好地适应未来需求。
他还提到,使该项目如今更具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商业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在采矿和石油行业。在那里,工人们在偏远地区如离岸石油钻井平台等地,几乎没有解决方案来获取重要的补给和零件。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也在向更小型化、更分散化的单位转型,而不是传统的大型编队,后者越来越容易受到攻击。“KARGO”尺寸的无人机可能在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海军陆战队已经将垂直起降后勤视为关键的战略重点之一,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分布式作战的关键使能能力。”他说,卡曼去年夏天向海军陆战队展示了一个原型机,去年秋天又向陆军展示了另一个原型机。
这样,不仅装备的前景更加清晰,也为未来军事后勤保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