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新加坡发出更有力的出口管制执法信号
快速阅读: 据《JD Supra》最新报道,新加坡与美国正强化对出口管制的执法合作,针对AI芯片等问题加强监管。在新加坡运营的公司需注意合规,避免因供应链或交易问题面临调查与处罚。
新加坡和美国政府近期针对深度求索(DeepSeek)涉嫌使用受限人工智能(AI)芯片采取的行动,预示着出口管制执法力度将进一步增强。不仅新加坡正在加强执法力度,美国和新加坡可能也在寻求加强在执法方面的合作。对于在美国和国际上于新加坡运营的公司而言,这些发展可能意味着更高的审查、执法行动以及违反出口管制的处罚。
关于深度求索的指控
2025年1月20日,中国科技公司深度求索发布了一款可与美国模型相媲美的大型语言模型。这一宣布令国际观察人士感到震惊,部分原因是深度求索声称其训练模型使用的是英伟达H800芯片,而这些芯片的性能低于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尖端AI芯片。对此,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共产党事务特别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指控深度求索通过新加坡第三方提供的受限英伟达GPU绕过了美国对AI芯片的出口管制。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进一步警告称:“深度求索大量购买了英伟达的芯片,并找到了规避方法,这推动了他们的深度求索模型。这种情况必须停止。”
新加坡的执法行动
在关于深度求索的指控之后,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表明它可能会加强对在新加坡经营且规避或违反出口管制的公司的执法力度,并可能与美国当局合作进行。2月1日,新加坡贸易工业部(MTI)发表声明回应了关于新加坡中介机构可能参与规避美国出口管制的担忧。在提到英伟达解释称“没有理由相信深度求索从新加坡获得了任何受出口管制的产品”后,MTI表示“期望像英伟达这样的美国公司遵守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定及我国的国内法律”。MTI还补充说,新加坡的海关和执法机构将继续与其美国同行密切协作处理这些问题。
2月18日,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在议会中表示,新加坡正在审视对英伟达芯片规避行为的指控,并强调“如果新加坡的公司从事欺骗或不诚实的行为以逃避其应受的出口管制,我们将根据新加坡法律进行调查并采取适当行动。”至于与美国的合作,陈诗龙部长表示,新加坡海关当局“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同行密切协作,以解决他们的关切并在适当情况下协助他们的调查,同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月27日,新加坡指控三人涉嫌与进口计算机服务器相关的海关欺诈。具体来说,这些人被指控将可能含有英伟达芯片的美国服务器的最终目的地列为马来西亚,而实际上最终目的地可能是其他地方。尽管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指出此案“与深度求索的指控无关”,但他夸耀了新加坡与美国之间“长期良好的合作”,以获取供应商信息并判断服务器是否受美国出口管制。然而,有媒体报道称,此次执法行动可能确实与新加坡向深度求索供应受控英伟达芯片的指控有关。
4月4日,新加坡贸工部(MTI)与新加坡海关随后联合发布了一份咨询通知,建议公司采取积极措施确保遵守先进半导体、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AI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规定。具体而言,通知鼓励公司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无意违规的可能性”:
– “实施健全的内部合规计划”,包括“了解你的客户(KYC)实践和最终用户筛查,以确保商业交易是与遵守相关出口管制法规的合法客户或最终用户进行的”。
联合咨询通知的重点在于新加坡与其他国家共同实施的出口管制。关于其他国家,通知明确指出:“新加坡政府不支持企业故意利用与新加坡的联系来规避或违反其他国家的出口管制。这适用于我们所有的贸易伙伴国。”
除了发布联合咨询外,MTI还表示,新加坡将考虑采取措施,确保新加坡公司在商务部开始执行与AI相关的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后,仍能继续从美国获得先进半导体。正如威尔默黑尔律师事务所此前指出的那样,虽然美国新的AI扩散框架(扩散规则)已于2025年1月13日生效,但商务部表示将在公众评论期结束后,即2025年5月15日之前不会执行该规则。威尔默黑尔对扩散规则的详细分析可见此处。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
上述新加坡的行动与特朗普政府加强出口管制执法的重点相吻合。特朗普政府已表示,出口管制执法,特别是针对中国公司和涉及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关键技术的出口,将是商务部产业安全局的首要任务。卢特尼克部长表示,商务部将追求“大幅增加”执法和罚款。特朗普政府还据报道启动了一项调查,调查深度求索涉嫌通过新加坡中介机构获取英伟达芯片的行为。此外,美国还采取措施说服该地区的其他贸易伙伴加强出口管制执法能力。例如,马来西亚贸易部长扎鲁尔·阿齐兹表示,美国已要求马来西亚“监控所有涉及英伟达芯片运往马来西亚的货物”。
结论
新加坡和美国加强执法活动可能对在新加坡运营的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那些经常与中国实体开展业务往来或在半导体、生物科技、AI及其他高新技术等战略领域运营的公司。这些行业的公司应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其遵守适用的出口管制,包括分析供应链、定期进行最终用户尽职调查以及监测受控商品流向中国的风险。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