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或灭亡:生存取决于经济收益
快速阅读: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消息,利润不是冷酷无情的,而是社会发展必需的引擎。市场价格反映供需和资源成本,扭曲会导致资源错配。维护市场秩序、尊重价格规律是促进繁荣的关键。
资本主义常被批评为更重视利润而非人民利益,但这种观点实际上陷入了非此即彼的选择误区。没有利润,人类无法生存。每个生物体都需要获取能量盈余,否则将面临危机。尽管生物体内有饥饿感这种内置警报系统,但社会组织缺乏类似机制。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若主要能源生产者的能源消耗超过产出,则这些社会都无法存续。
例如,石油生产商如何判断一口油井开采的石油是否能带来净收益?理论上,可以通过对比石油的热值(BTU)与开采、运输及精炼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能耗来计算净能量平衡。然而,即便能量平衡为正,这并不能说明石油带来的收益是否更大,还是仅仅增加了存储难题。能量平衡无法揭示市场需求,也无法决定石油应被转化为何种产品——汽油、柴油、塑料、润滑油或是其他数百种产品。
马克思主张用工时作为价值的代理,但计算劳动内容的复杂度并不逊于计算能量含量。并且,如同能量含量一般,它同样无法揭示需求信息。无论是劳动还是能量含量,都是静态的,不会随条件变化或技术进步而调整。相比之下,货币更具实用性,因为它源自全球范围内无数自愿的商品和服务交易。随着情况变化,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值也会改变,而由此产生的价格调整几乎可以即时传递这些变化。
石油生产商无需计算用于提取和精炼石油的设备所耗费的能量或劳动量,只需了解设备价格、安装成本以及能获得的油价即可。因为市场价格已浓缩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成本,包括能量、劳动力和资源。只要石油生产商能获得净货币利润,便能确信自己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利润是一种信号,表明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帮助生产者将稀缺资源分配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上。
价格扭曲——无论是通过操纵货币供应、实施价格管制、执行反暴利法,还是因过度监管导致的——都会传递误导性信息,从而在经济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市场价格并非随意设定;它们是传递稀缺性、需求和机会成本的信息信号。当这些信号被扭曲时,生产者和消费者会基于错误信息做决策,导致资源错配,而这些资源原本可用于其他替代用途。例如,人为压低的价格可能鼓励过度消费和浪费,而过高的人为定价则可能抑制生产和创新。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是效率低下,最终减少财富、安全和生活质量。
利润本身并非不道德,而是不可或缺的。就像生物体需要净能量盈余才能存活一样,社会也需要利润来维系运转。正如伊莎贝尔·帕特森所言:“生产即是利润,利润即是生产……它们是一回事。当一个人种植土豆时,如果收获的回报不及投入,那他并未真正完成生产。”
能量和劳动含量在复杂的经济决策中是笨拙且不完善的参考标准。唯有反映个人不断变化的偏好与约束的市场价格,才能提供实时信息以高效配置资源。
—
利润并非冷酷无情,而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引擎。正如自然界的能量守恒定律,人类社会同样需要通过利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犹如一面镜子,映射着供需关系与资源成本。当这一镜像被扭曲,整个经济社会便如迷航之舟,偏离正确航道。因此,维护市场秩序、尊重价格规律,才是促进繁荣的根本之道。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