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通过神圣的镜头重新思考现实
快速阅读: 据《心灵很重要》称,科学家道格拉斯·艾克斯在播客中探讨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由心灵构成而非物质。他批评唯物主义无法解释意识,质疑二元论的身心互动难题,提出唯心主义借助上帝思想解决这些问题,并与量子力学现象契合,为科学和哲学提供新思路。
在播客节目《心智问题新闻》的一集中,主持人罗伯特·J·马克斯与布莱恩·克劳斯邀请了分子生物学家道格拉斯·艾克斯,共同探讨现实是否本质上由心灵和思想构成的问题。这一话题源于18世纪哲学家兼主教乔治·贝克莱提出的唯心主义思想。与唯物主义和二元论不同,唯心主义主张,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如行星、建筑或手机,实际上只是神圣思想的表现。在这一理论中,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心灵,创造了并维系着宇宙作为一个连贯的思想体系。人类作为个体心灵,在这个神圣架构中相互作用,并体验来自上帝的现实。
艾克斯用三个类别来描述现实:思考者(我们的思维)、思想(我们的想法)以及事物(物质对象)。唯心主义将这些类别简化为两个——思考者和思想。对于唯心主义者而言,“事物”不是一个独立的类别,而是上帝思想的一部分,不断被维持,以提供给人们一致的体验。
艾克斯对唯物主义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唯物主义主张所有事物都可以归结为物理过程,但这一观点在面对意识时显得力不从心。他通过一个思想实验说明这一点:假设科学家使用先进的成像技术监测一个人的大脑,当这个人数到十时,科学家可以看到说“二”时每个神经元的活动,但无法显示“二”这个概念本身。因为“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非大脑中的物理事物,这种差距削弱了唯物主义“万物皆可归结为物质”的观点,表明思想并非物质。
接着,艾克斯讨论了二元论的难题,该理论通常与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相关联。二元论认为人类由一个物理身体和一个非物质心灵组成。尽管二元论承认意识的非物质特性,但它难以解释非物质心灵如何与物理身体互动的问题。例如,当脚趾受到撞击时,那种物理疼痛是如何转化为心理体验的?二元论在心灵与物质之间留下了无法跨越的鸿沟。
艾克斯认为,唯心主义通过消除物理作为独立类别解决了这一难题。一切都属于精神范畴,是上帝思想的组成部分,因此不需要神秘的心灵与物质之间的联系。艾克斯还提到,现代物理学,尤其是量子力学,支持唯心主义的观点。他强调了诺贝尔奖得主尤金·维格纳指出的物理学中“数学的不合理有效性”,即为什么物理世界能如此精准地遵循数学定律?唯心主义认为这是因为宇宙本身就是数学结构——神圣思想的一部分。
量子力学进一步加深了这一论点。电子表现出波粒二象性,在被观察之前表现为波,然后坍缩为粒子,这违背了经典物质观念。此外,量子纠缠显示了非局域性,即相隔遥远的粒子可以瞬间相互影响,从根本上违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后者限制效应速度不超过光速。这种现象造成了悖论,即效果似乎先于原因出现,挑战了物理学的因果结构。艾克斯将这些异常现象解释为证据,表明物理世界不是最终的现实,而是由上帝维持的数学构造,旨在指向超越自身的神圣心灵。
在实际应用方面,艾克斯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唯心主义:两个人玩接球游戏。当你投掷球时,你的意图——一种心理行为——被上帝感知,上帝通过激活你的大脑和肌肉将其转化为物理行动。球的轨迹、它移动的空气以及你朋友对它的感知都是上帝数学框架的一部分,实时计算得出。你朋友看到球是因为上帝将光线转换成他们视网膜上的心理体验。这解决了二元论的交互难题,因为在上帝的神圣思想领域内,一切都在发生,上帝在人类心灵和“物理”世界之间进行调解。
对于科学家来说,唯心主义改变了研究的范式。物理学家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方向,虽然粒子物理有价值,但它并非在探究终极现实,而是在研究神圣的数学结构。在神经科学中,大脑成为预处理器,处理感官数据,上帝随后将其呈现为有意识的经验,而不是意识本身的来源。唯心主义还容纳了濒死体验等现象,其中个人报告在临床死亡期间看到东西(例如医院屋顶上的鞋子)。艾克斯认为上帝能够直接赋予心理体验,独立于大脑,支持心灵不依赖于物理身体的观点。
通过将物质世界视为神圣思想,唯心主义为长期存在的形而上学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与量子力学的奇特现象相一致。它描绘了一个宇宙,其中上帝积极维持一个数学现实供人类心灵居住,挑战我们超越物理世界去寻找背后的思维。在《关注大脑》一书中,艾克斯探讨了唯心主义,为物理主义和二元论提供了具有挑战性的替代思路,结合了哲学、科学与神学。
这一视角不仅拓宽了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也为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开辟了新的道路。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