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 如何利用代理 AI 彻底改变工作:从会议到里程碑
快速阅读: 据《福布斯》称,Zoom正从视频会议平台转型为AI驱动的生产力中心,其AI助手可推理、预测、自主行动并协调任务。黄晓明强调AI增强而非取代人类协作,未来工作将聚焦成果而非会议本身。
Zoom正通过开发具备代理功能的人工智能系统,从一个视频会议平台转型为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生产力中心。这些系统能够推理、规划并自主采取行动,以解决工作场所中的挑战。在人工智能这个热闹非凡的世界里,术语更新换代的速度甚至快过硅谷的初创公司,而有一个词真正改变了我们对工作的看法:代理型人工智能(具身人工智能)。
虽然大多数公司仍在努力实施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但Zoom已经领先了几步,默默地构建着不仅仅是响应命令,还能主动预测需求、推理复杂问题并采取自主行动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最近与Zoom首席技术官黄晓明的一次对话中,我了解到这家因疫情期间让我们保持联系而知名的公司,现在正引领一场几乎没有人预见的工作场所变革。
什么让人工智能真正“具有代理性”?黄晓明表示,具身人工智能代表了几代技术先驱追求的梦想得以实现。“软件一直在成熟,而智能是许多代人的梦想,”他解释说。“最终,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的发展,能力达到了应用具身人工智能的起点。”
但是,真正具有代理性的系统与日益拥挤的人工智能领域有何不同?黄晓明定义了四个关键特征:推理能力、长期记忆、主动和自主行为以及任务协调能力。“这类任务通常需要多个步骤、多个代理。我们需要有能力统筹协调它们,完成超出几分钟工作量的任务,”黄晓明告诉我。“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通常需要多个步骤、多个代理。我们需要有能力将它们全部协调起来完成超出几分钟工作量的任务。”
从视频会议平台转型为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力中心
尽管许多人仍然认为Zoom主要是一个视频会议平台,但该公司正在进行重大转型。“Zoom正从一家在各国广为人知的视频会议公司转型为一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生产力公司,”黄晓明表示。
这场转型的核心是Zoom的AI助手,黄晓明将其描述为你的“幕僚长”。这个AI助手体现了Zoom的新愿景,黄晓明简洁地总结道:“我们正在从会议转向实现里程碑。我们开会的原因是我们想要达成下一个里程碑。”
这种演变完全合乎逻辑。会议最终不是关于对话;而是关于实现目标。通过专注于这一根本事实,Zoom正在重新定位其整个产品哲学,围绕成果而非活动展开。
AI助手:未来工作的一瞥
Zoom的AI助手如今能做些什么?远超你的想象。在会议期间,它不仅记录和转录对话,还积极倾听、基于上下文推理并识别后续任务。黄晓明介绍道,它可以将任务分配给特定团队成员,并且越来越多地能够自主执行这些任务。
在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中,黄晓明分享了个人经历:“我需要与三人会面,却没有合适的时间。我可以直接请AI助手帮我安排在空闲时段的会议。AI助手会代表我这样做。”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Zoom的AI能力现在已经超越了虚拟会议。例如,“我参加了一个客户顾问委员会会议。房间里大约有70人,我只是打开了AI助手,把我的iPhone放在桌上,会议结束后,我得到了与虚拟会议一样的会议纪要。”
或许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黄晓明透露,他曾用AI助手撰写自己的绩效评估。“AI助手可以访问我创建的所有文档。这就是我的知识工作,所有我做出的决定,所有我提出的建议……我认为,AI助手完成了80%的任务。”
小型语言模型的力量
虽然整个行业都在关注越来越大的语言模型,但Zoom采取了一种有趣的方法,开发专门的小型语言模型(SLMs)。具体来说,他们创造了一个拥有20亿参数的模型,实现了显著的效率提升。黄晓明用一个恰当的比喻解释了这一策略:“可以说我们有一本百科全书,包含了所有东西,但我们也有专业性。我们深入研究。社会需要两者兼备。”
这种方法反映了黄晓明所说的“T形知识”——广泛的横向理解与深入的纵向专业知识相结合。结果令人印象深刻。“这个拥有20亿参数的小型语言模型,在通用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与两年前的大型语言模型相当,”黄晓明说道。当针对翻译等特定任务定制时,这些较小的模型实际上能超越更大竞争对手,同时运行成本仅为后者的几分之一。
“在未来,每个人可能都会拥有几个代理,可能是10个或20个。每个代理都能配备经过优化的小型语言模型,”黄晓明预测。“而较大的语言模型将无缝协调这些小型语言模型一起工作。”
自动化与人性化的平衡
尽管对AI潜力充满期待,黄晓明强调人类仍是Zoom愿景的核心。公司并非要取代人类协作,而是要大幅增强它。“我们需要个人AI助手,AI助手学习你的业务方式。你想控制多少?”这一学习过程如同现实中高管与其助理的关系。“如果任务需要你的批准,你的首席助理在第一个月可能不了解情况,但随着时间推移,你的首席助理会习惯于这一点,”黄晓明解释说。“我们将在人类与AI协作的过程中做出正确决策。”
工作场所协作的未来
当被问及代理型AI在未来几年将如何重塑工作场所协作时,黄晓明重申了他的核心观点:“从会议到实现里程碑。由于生产力提升,你的里程碑可以更为先进,你可以更有雄心壮志。”
他描绘了一幅人工智能助手全天候监控相关信息、自主开展研究并返回建议的画面——始终掌握在人类手中。“想象一下,你将有100个人为你工作。在这次会议之后,他们会分析我们讨论的内容,出去进行真正的研究,收集信息,并带回最佳建议。”
从对话到成果
Zoom的转型为每家企业带来了宝贵的经验。虽然该公司本可以在疫情推动的成功上止步不前,但它却重新构想了其整个目的,围绕着一个更基本的人类需求:将对话转化为成果。
正如黄晓明简洁地说:“对话是人性的一部分。这不会改变。我们仍然会交谈,仍然会说话。但目标和成果的标准将会比我们现在高得多。”
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承担例行任务,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更高的地方——更高的目标和更宏大的愿景。工作的未来不只是更智能的技术;而是由智能自动化助力的人类更高抱负。
在我被Zoom如何处于AI能力和人类抱负交汇之处深深震撼时,我意识到它或许找到了工作场所技术的最佳方案: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还能帮助我们实现更多。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