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脆弱基础:劳动价值理论
快速阅读: 据《奥地利经济研究所》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劳动和自然为价值根本来源,但其劳动价值论(LTV)存在诸多问题:资本家角色界定不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难以测定,无法解释市场需求及技术进步影响,且可能导致交易无理性。此外,LTV支撑的剥削与利润率下降理论也经不起推敲。
有人可能会说,自然界和人类劳动是所有价值的根本来源——这是卡尔·马克思在其著作《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观点。一个苹果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提供营养(来自自然),同时也经过了采摘和运输(体现劳动)。但马克思对此得出了不合常理的结论。
首先,他将劳动的定义过于狭隘,仅限于那些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劳动者,而排除了负责规划、融资及协调生产的资本家。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在历史上起到了解决生产问题的功能,即积累资本、推动科技进步并创造社会主义所需的后匮乏世界。另一方面,他常常用“寄生虫”和“吸血鬼”来形容资本家。到底是哪一个?如果“劳动”涵盖计划、融资安排和协调,那么资本家也属于劳动者范畴,马克思的区分便不再成立。如果劳动不包括这些活动,那么生产还需要其他因素。
其次,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价值的来源,也是其适当的衡量标准。为了衡量劳动及其所对应的价值,他采纳并发展了古典经济学中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概念。他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SNLT)来界定前者,即在常规条件下生产某一商品所需的时间,考虑到平均技术水平与效率。“社会必要”这一术语发挥了重要作用。若某工人效率较低,某种商品比预期耗费更多劳动时间生产却仍以与其他商品相同的价格出售,则额外的劳动被视为非必要,而非对理论的反驳。若劳动用于未售出的商品,则这种劳动会被事后认定为非必要。通过这种方式,该理论得以避免被证伪。
与马克思视作客观且可量化之交换价值不同,使用价值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人需求、欲望及情境。马克思将使用价值定义为商品所提供的效用,即满足需求或实现功能的能力。然而,由于效用因人而异且难以量化,使用价值无法像交换价值那样直接决定商品市场价格。
劳动价值论面临的经济难题实际上,交换价值也无法测量。正如马克思在《价值、价格与利润》(1865年)中所阐释的那样:但确定一台生产设备的劳动含量需先确定用于制作它的材料与工具的劳动含量,如此类推——假设可追溯至最早的石锤。这种无限回归使SNLT变得难以确定。若交换价值或使用价值(更别说两者)无法确定,则无法判断一种产品之使用价值是否超出其劳动价值。缺乏这种认知,便无法判断生产是在创造还是破坏价值。由于马克思否定市场价格作为价值衡量标准,因此未能提供任何替代方法来确定在特定产品上应投入多少劳动。实际上,马克思的体系缺乏任何合理之经济核算机制,从而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劳动价值论(LTV)不可避免地引发另一个问题:若一物品之交换价值固定且客观确定,则交易毫无理性可言。考虑两种商品。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包含比另一种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因此具有更高的交换价值。每种都包含相同的劳动量。在这两种情况下交易毫无意义。在第一种情况下,一方会通过交易较不值钱的商品换取更有价值的商品来剥削弱另一方。在第二种情况下,没有人会承担必要的交易成本来进行一次不会让他们比以前更好的交易。然而,我们从经验中知道,自愿交易会导致互惠利益——每次交易双方都能获得比放弃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可能的反驳意见是,若交易基于使用价值,则交易可以是有利可图的。若我比需要我的玉米更需要你的鞋子,而你比我更需要我的玉米,那么交易可以使我们双方都受益。但这样的回应承认了交换价值和SNLT的概念是不切实际和无关紧要的干扰,而主观价值,而不是劳动,是交易背后的驱动力。
LTV还引发其他问题。例如:与市场价格不同,LTV无法衡量需求。若价值仅是劳动投入的函数,则生产1000个单位而不是100个单位应该会让社会好十倍。但它可能只是让“社会”面临储存问题。若交换价值由劳动投入决定,则最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应该生产最有价值的商品,并且是最有利可图的,但这并不一定正确。马克思认识到技术进步会使先前生产的产品过时,他称之为“道德折旧”。然而,在劳动价值论框架内,没有明确的方法来说明这对交换价值的影响。若劳动决定交换价值,则新生产、更高效的商品必须比其前身价值低。然而,在实践中,新的和改进的模型通常具有更大的使用价值。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和利润率下降
LTV引导马克思识别他认为是资本主义根本缺陷或“矛盾”的东西。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工人通过他们的劳动创造价值,但他们只收到其中的一小部分作为工资。这个差额——他称之为“剩余价值”——被资本家作为利润获取。然而,若价值不是仅仅来源于劳动而是主观的,则马克思关于内在剥削的主张就站不住脚了。然而,若资本投资独立于劳动力产生价值——通过创新、效率和规模经济——则利润率的下降并非不可避免。实证证据显示,企业常常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和利润。
结论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依赖于劳动价值论。他对剥削、利润率下降和阶级斗争的论述都建立在劳动是唯一价值来源的假设之上。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继续捍卫LTV,尽管它存在固有的缺陷;没有它,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瓦解。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