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像 Bluesky 这样的去中心化服务是怎么宕机的?
快速阅读: 据《TechCrunch 技术紧缩》最新报道,上周四晚,去中心化社交平台蓝视出现约一小时的服务中断,官方归因于主个人数据服务器(PDS)网络问题。尽管蓝视具备去中心化特性,多数用户仍依赖其官方应用。此次故障引发与马斯特登的竞争讨论,后者用户借此调侃蓝视的去中心化效果。目前服务已恢复。
事实证明,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也会出现问题。上周四晚上,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蓝视(Bluesky)**遭遇了一次严重故障,导致用户大约一个小时无法在网页或移动设备上打开应用程序。根据**蓝视状态页面**上的信息,该公司将其归因于“主要的个人数据服务器(PDS)网络问题”。(PDS指个人数据服务器。)
第一份状态更新消息发布于东部时间下午6点55分,随后在东部时间下午7点38分发布第二份表示正在应用修复的消息。很多人可能会问,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怎么会出现宕机?它不是去中心化的吗?去中心化的优势不就是没有单一故障点吗?
尽管该平台具备去中心化特性,但目前大多数蓝视用户依然通过蓝视官方应用程序使用这项服务,该应用由**AT协议**驱动。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运行构成协议的各个部分,包括PDS、中继器和其他组件,但由于社交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少有人这样做。不过,那些自行搭建相关组件的用户并未受到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希望能有更多社区在蓝视上建立起来,一些社区将拥有自己的基础设施、审核机制乃至客户端应用。(例如,**黑视(Blacksky)**团队正在致力于打造更安全、更包容的线上环境,利用这些去中心化工具。)长远来看,希望蓝视能成为众多运营基于AT协议应用程序所需基础设施的实体之一。然而,在短期内,任何影响蓝视基础设施的故障都会被更广泛地感知到。
这次宕机引发了蓝视与其他去中心化社交网络**马斯特登(Mastodon)**之间的一些竞争。马斯特登运行在名为**ActivityPub**的不同社交网络协议上。马斯特登用户迅速抓住这次宕机事件,调侃或讽刺蓝视的去中心化模式。马斯特登用户卢克·约翰逊(Luke Johnson)发帖称:“看看强大的蓝视是如何崩溃的,而我床下运行马斯特登的树莓派(Raspberry Pi)却一直稳定运行。”这暗指马斯特登即使在用户自行配置的小型机器上也能运行。
另一位马斯特登用户调侃道:“你的去中心化做得不错啊。”
不管怎样,蓝视的故障很快得到修复,服务现已恢复正常。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