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 芯片禁令震惊中国人工智能公司,但它们长期以来一直在为影响做好准备
快速阅读: 据《福布斯》称,特朗普政府禁止英伟达H20芯片出口中国,加剧了中国对外国半导体技术的依赖。中国科技公司加速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多元化合作以应对挑战,同时调整开源与闭源策略。SiCarrier等企业突破技术限制,推动国产芯片发展。限制措施或增强中国AI领域的自主创新与全球竞争力。
特朗普针对英伟达H20芯片的限制
法新社 via Getty Images
当特朗普政府于4月15日突然禁止英伟达高性能H20 AI芯片出口至中国时,这验证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长期以来的担忧——即对芯片禁令的进一步收紧迫在眉睫。尽管在美中关税战迅速升级的背景下,业内普遍预期会有更严格的措施出台,但H20禁令的具体时间仍让许多公司措手不及,加速了快速适应的步伐。
这一最新举措凸显了全球范围内争夺人工智能主导权的地缘政治赌注加剧,也加剧了中国获取先进人工智能硬件的现有脆弱性。仅2024年,中国就进口了高达3850亿美元的半导体芯片,较2023年增长了10.4%。随着英伟达H20芯片被禁用,中国对关键外国半导体技术的高度依赖从未如此明显。
当特朗普政府于4月15日突然禁止英伟达高性能H20 AI芯片出口至中国时,这验证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长期以来的担忧——即对芯片禁令的进一步收紧迫在眉睫。尽管在美中关税战迅速升级的背景下,业内普遍预期会有更严格的措施出台,但H20禁令的具体时间仍让许多公司措手不及,加速了快速适应的步伐。
然而,在短期的混乱之下,隐藏着战略前瞻的故事。预见持续的地缘政治压力,中国科技公司在近年来积极采取“贸易战”防护措施。这种主动策略导致行业分化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先考虑应用的公司。
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巨头体现了以基础设施为中心的回应,积极在国内投资人工智能硬件。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回应之前的美国制裁时,已经将16亿美元基金中的大部分用于构建强大的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包括由百度第三代昆仑芯片驱动的10,000-GPU集群。同样,阿里巴巴在2月份宣布计划投入约3800亿元人民币(约合527亿美元)用于其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腾讯方面,总裁刘炽平确认,腾讯在2024年底加速了GPU采购,并计划在2025年继续进行更多投资。
然而,仅靠基础设施发展并不能立即解决所有因芯片短缺带来的挑战。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战略性多元化,寻求与传统美国供应商以外的合作伙伴关系。欧洲和亚洲的芯片制造商已成为关键替代者,帮助中国企业部分缓解美国限制加剧的影响。这种多元化反映了分散风险并确保稳定获取必要组件的努力。
更多内容…
谷歌开始扫描您的照片——30亿用户必须做出决定
苹果重新推出iPhone 15 Pro和15 Pro Max——首次降价
特朗普对一些共和党提出的百万富翁税泼冷水
除了硬件,行业还在开源和闭源模型之间面临关键的战略分歧,用于人工智能部署。例如,字节跳动尽管拥有巨大的用户参与度,却采用了明显的闭源方法。其CapCut应用程序通过嵌入式的人工智能模型每天生成超过20亿次API调用。字节跳动的方法类似于OpenAI最初强调内部优化而非广泛开发者生态系统增长的做法。
在开放人工智能网站上显示的ChatGPT标志和百度标志分别出现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和一部手机屏幕上……更多屏幕是在波兰克拉科夫于2023年2月7日拍摄的插图照片。(照片由Jakub Porzycki/NurPhoto通过Getty Images提供)
NurPhoto通过Getty Images
百度最初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封闭系统性能优越且成本效益高。然而,像DeepSeek这样的开源竞争对手的成功给百度带来了压力,迫使它重新考虑。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4月和6月分阶段开放其模型,转向社区驱动的发展和创新。这一转变是战略性的但也充满风险,反映了在专有优势和生态系统增长之间精心平衡的过程。
相比之下,腾讯的战略本质上是以生态系统为中心。早期认识到开放密钥方法的优势后,腾讯在其多样化的平台上深度整合了人工智能,最显著的是通过拥有数十亿用户的微信。腾讯早期整合DeepSeek的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显著推动了中国日常的人工智能交互,使先进技术变得熟悉且直观。虽然代价高昂,但腾讯的战略可能通过将人工智能深深嵌入用户行为和期望中,创造了更大的对外部供应冲击的韧性。
腾讯将混元3D人工智能引擎升级到2.5版本公共资源
此外,中国的AI竞赛不仅仅是克服硬件限制或规避限制的问题——它关乎塑造新的行为规范和技术生态系统。像腾讯这样的公司通过开创先例,使大量人口习惯于日常AI互动。与此同时,百度和阿里巴巴通过建立全面的基础设施能力,确保中国长期的竞争力,而不仅仅是短期生存。
然而,仍有重大挑战。建立足以完全取代英伟达技术水平的国内芯片制造能力需要多年的专注投资和发展。此外,应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意味着要不断调整策略以响应不可预测的政策变动。
在中国半导体领域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是SiCarrier的出现,这是一家华为关联、深圳政府支持的芯片公司。成立于2021年的SiCarrier在2023年因其使用深紫外光刻技术生产5纳米芯片的专利而受到关注——鉴于中国受限于极紫外光刻工具的获取,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这项技术涉及自对准四重图形化,已与华为Mate 60 Pro中的7纳米芯片相关联。
2025年3月26日,中国上海:人们参观SiCarrier展位,这是中国一家半导体制造设备制造商,在上海举行的SEMICON China 2025展会上,周三,2025年3月26日。(照片应归功于LONG WEI/Feature China/Future Publishing通过Getty Images)
Future Publishing通过Getty Images
SiCarrier的创新旨在实现先进的芯片生产能力而不依赖EUV机器,可能降低制造成本并规避出口限制。据报道,该公司的工具被中国主要的晶圆代工厂如中芯国际广泛使用,并与华为紧密合作。
2025年3月,SiCarrier在Semicon China首次亮相,推出了蚀刻和沉积工艺设备、光学计量和检测工具,表明中国提升半导体制造能力的决心。
最终,特朗普政府的H20芯片禁令虽然起初具有破坏性,但很可能会强化一个已经在进行的趋势:加速中国在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方面的自给自足。此类限制性措施或许非但不会抑制竞争,反而会促使中国科技公司展现出更大的创新力、适应性和全球竞争力。
在全球人工智能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成功不仅属于那些拥有最强硬件的人,而是属于那些最擅长在不确定性中导航、适应和繁荣发展的公司。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