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是噪音,债券是信号
快速阅读: 据《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最新报道,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导致资本市场动荡,股市和债券价值波动。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反映市场对美国信贷信心下降。政府需削减开支并恢复健全货币制度,但可能性极小,更可能推行量化宽松,使危机加剧。
在特朗普政府最近对许多其他国家实施并迅速撤销进口关税后,资本市场剧烈震荡。股市在大幅下跌和狂热上涨之间剧烈波动,截至4月11日(即交易周结束),股价依然虚高。更重要的是,各类债券价值普遍下跌。
高收益债券——即次级公司信贷的委婉叫法——在关税风波之前,与国债的利差接近历史低点。这意味着投资者只愿接受极小的额外回报,以换取表面上更高风险的劣质公司信贷投资。在关税公告之后,利差翻倍,这表明投资者认识到这些债券确实存在风险,尽管它们被赋予误导性的名称。同样地,投资级公司债券——公司信贷中的蓝筹股——尽管通常被认为是“避险”情形,即风险较低的工具可能合理增值的情况下,其价值也迅速下跌。债券价值与收益率成反比,价值下跌时,收益率上升。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美国国债——所谓的“无风险”资产,这也是分析变得有趣的地方。玩数字货币游戏,赢取数字货币奖励。人们一直在讨论国债收益率是贸易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关注的重点之一。有人认为,特朗普政府广泛采用了复杂且看似精明的策略,通过让经济陷入衰退来实现更低的收益率。尽管这种策略显然构思拙劣且愚蠢,但许多人认为,这一政策将使政府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再融资到2025年到期的数万亿美元债务。
但这一“策略”完全无视市场力量,而是依赖于一种美国国债“避风港”模式,这种模式在历史上有一定意义,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几乎没有或没有理性依据。简单来说,政府认为,在金融状况恶化时,投资者会大量转向国债以保护资本。需求的涌入将推高价值,从而降低收益率——即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除了惯性之外,为什么应该如此?美国已运行了一个世纪的货币政策,基于逐步脱离健全货币标准,转而完全采用法定货币标准,这种状态已持续5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它积累了37万亿美元的债务,除非印钞并让美元陷入比我们近期看到的更为激进的通胀螺旋,否则无法偿还。
顺便说一下,尽管有37万亿美元的债务——或者在很多方面正是因为这个债务——很难确定在过去的一代人中这个国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得到了改善。美国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很糟糕,寿命缩短、肥胖率和发病率上升便是明证。美国儿童的阅读和数学能力并不比50年前强多少,并且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急剧下滑。随着整体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的下降,美国人一直靠印钞过活,没有创造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文化重心放在消费而非生产上。
从政府的行为中汲取教训,焦点越来越多地放在短期可得之物上,而非储蓄和规划未来。正如Saifedean Ammous所言,几十年来,美国的主要输出是假钱、糖尿病、色情内容和战争。为何有人要投资——尤其是在长期——于这种实体的信用?
因此,最近的关税声明加剧了早已显现的趋势——尽管美联储持续通过印钞和购债试图掩盖这一趋势——即鉴于美国的挥霍支出及其完全缺乏改变方向的意愿,对美国信贷的市场信心下降。在4月7日那一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50个基点——半个百分点——这是自2001年以来单周最大涨幅。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包括“基差交易”的清算——这是一种超杠杆交易,由一些破产的对冲基金使用,这些基金在2020年以纳税人的代价获救——以及外国机构抛售国债。
但美国政府信贷的市场信心下降是关键动因,而这种下降的根本在于美国法定货币的通胀本质以及无节制的财政挥霍,其结果是实际上破产的美国帝国。红灯闪烁债券市场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个信号,即其支出已失去控制,它过去80年滥用的储备货币“特权”即将耗尽。
对近期事件的理性应对应是美国政府削减开支,回归某种健全货币形式,并——更广泛地说——开始减少对普通美国人生活的干预。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如同狐狸守鸡舍一般渺茫。更有可能的是——在主导的无知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指导下——新一轮量化宽松或将出现,强力但暂时压低利率直至通胀再次强劲反弹。若继续沿此路径,美国将在这场危机中越陷越深。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