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代化 DM22 反坦克地雷以应对来自东方的装甲威胁的欧洲协议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最新报道,德国重启DM22地雷生产,通过EDIRPA机制促进欧盟成员国联合采购,提升欧洲国防工业能力。DM22具备智能化升级潜力,符合人道主义标准,适应现代战场需求,增强北约互操作性及欧洲防御韧性。
该机制通过欧洲防务工业强化通过共同采购法案(EDIRPA机制),积极鼓励欧盟成员国协调其采购,以加速能力发展并支持欧洲国防工业。此协议允许参与国通过德国的框架协议访问DM22,无需与制造商单独协商。这种做法遵循了德国于2023年发起的趋势,当时柏林通知KNDS德国分公司关于至少123辆“豹”式2A8主战坦克可选生产框架合同。这一举措让荷兰、捷克共和国和立陶宛直接受益。同样地,德国在2023年11月决定重启中断超过二十年的DM22生产。这一决定是在联邦议会批准6800万欧元预算以补充联邦国防军库存后做出的,这些库存因向乌克兰交付这些地雷而减少。
最初的合同由联邦国防军装备、信息技术和支持局(BAAINBw)授予TDW GmbH——一家位于Schrobenhausen的MBDA德国子公司,涵盖2600个单位,并可以选择增加10000个系统用于联合出口订单。一年多以后,柏林将协议扩展至里加和奥斯陆。其他国家已表示有兴趣加入这一倡议。
从技术上讲,DM22是一种重量不到10公斤的方向性地雷,配备了一个重1.5公斤的串联聚能装药弹头,能够穿透高达600毫米的均质轧制装甲,包括反应装甲。设计用于打击装甲车辆侧面,距离为40到60米,当铺设在地面上的光纤电缆被切断时触发,无需车辆直接碾过地雷。该系统能让一枚地雷覆盖大范围区域,包括瓶颈地带,并且如果未触发可以几分钟内重新部署。
最初于1988年由联邦国防军部署为DM12,后来升级为DM22配置型号以符合《渥太华公约》的要求,在40天后添加自毁机制。
TDW正在重建生产线设施,因为所需新部件与二十年前的不同,需要对更新后的系统进行重新认证。首批产品预计于2027年交付,比原计划晚一年。
这一重启不仅仅是重现历史模式。TDW正在考虑多个升级:用声学、红外或振动传感器替代光纤电缆以提高目标识别能力;在地雷之间增加网络功能;远程布雷和解除;以及可能包含人机交互界面。这些改进可能导致智能雷区的发展,并由于系统的模块化架构与现有DM22保持兼容。
根据德国国防部国家武器主任卡尔斯特·斯塔维茨基海军中将的说法,该协议是盟军高效响应采购的实际示范。他还指出,其他国家可以加入这一倡议,提升北约互操作性并增强欧洲工业应对当代威胁的韧性。
恢复DM22生产的决定标志着战略调整,这是由当今战场的作战现实推动的,特别是自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由于冷战结束后紧张局势的缓解以及《渥太华公约》等国际协议的约束,这些地雷一度被搁置。然而,乌克兰冲突证明了反坦克地雷对抗装甲编队的有效性,尤其是俄罗斯车队。它们以相对低成本阻止、减缓或中和重型车辆的能力使其再次成为需要迅速填补能力差距的军队的相关选择。
技术更新——如40天的自毁功能——也有助于使这些系统与人道主义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保留战术价值。在此背景下,DM22的部署特别适用于保卫强制通行点、延迟机械化推进或在森林或城市地区加强防御线,其中出其不意和地形限制是关键因素。其作用不仅限于欧洲领土防御,还包括北约前沿部署或远征任务。
因此,恢复生产满足了两大迫切需求:提供对装甲威胁的即时应对方案,并加强具有韧性和可扩展性的欧洲工业基础。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