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过法律提高人工智能投资的税收抵免
快速阅读: 《Evertiq》消息,台湾通过《产业创新法》修正案,将人工智能和碳减排技术纳入税收抵免范围,上限升至20亿新台币。投资特定领域需获政府许可,违规者或面临重罚。同时,个人投资者税负减免增加,彰显台湾增强科技竞争力的决心。这一系列措施旨在应对地缘政治压力并吸引外资。
台湾立法机构本周结束时通过了一项修正案,将人工智能纳入针对特定领域企业投资的税收抵免范围。与此同时,另一项修正案也将碳排放减少技术纳入其中。新版《产业创新法》进一步扩大了在同一纳税年度内可享受税收抵免的适用范围,上限提升至20亿新台币(约合6100万美元)。在此之前,这些税收抵免仅适用于对选定技术领域的投资,包括软件、硬件、5G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以及智能机器等。如今,人工智能也被纳入其中,且这一政策的有效期延续至2029年底。
不过,这项新修正案附带了一些限制性条件。为了保护该岛的市场竞争秩序及专有技术,投资特定行业和国家的海外企业需要向政府申请特别许可才能享受税收抵免优惠。投资审查部门副主管卢曾辉于2024年12月表示,需审批的国家名单仅限于伊朗和伊拉克,此外,涉及军用碳纤维、卫星空间技术、后量子技术等行业也需要接受严格审核。如果投资者未获政府批准便声称享有税收抵免,并且无视之前的警告,可能会面临数百万新台币的巨额罚款。
尽管媒体普遍关注税收抵免额度翻倍的消息,但修订后的法律还允许个人投资者在经营初创企业且投资额超过50万新台币时,申请所得税扣除;个人投资者还可申请最高500万新台币的所得税扣除,较之前的300万新台币有了显著提升。这一系列调整无疑清晰表明,台湾正致力于保持其作为亚洲科技强国的核心竞争力。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这些鼓励外资投入的举措与大陆日益强硬的主权立场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美国全球关税政策的影响,使得亚洲的领先经济体承受巨大压力。台湾科技界普遍期待,更具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企业入驻台湾,借助其成熟的商业环境与悠久的创新传统,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