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的 AI Omniverse 将在 GTC 2025 上扩展
快速阅读: 据《福布斯》最新报道,GTC 2025上,英伟达展示了强大的Blackwell系列产品和合作伙伴关系,巩固了其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尽管发布时间有争议,RTX Pro系列仍引起行业高度关注。英伟达持续扩展其生态系统,与多家公司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在GTC 2025主题演讲期间,简而言之,Anshel Sag自英伟达于2009年举办年度大会以来,我便有幸参与每届GTC。今年的展会延续了GTC 2024的巨大规模和热烈氛围,伴随着英伟达全年发布的Blackwell系列产品及客户的胜利成果。CEO黄仁勋再次在加州圣何塞人潮涌动的SAP中心发表主题演讲,继续了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展现的战略方向,保持稳步前行而非引入过多新概念。如果有所不同,这次活动清晰地展示了英伟达对其自身愿景的坚定信心以及它引领世界的计划。
作为AI基础设施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英伟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其客户提供更可靠的供应保障。这意味着不仅要提供性能达到预期的产品,还要确保按时、稳定地交付这些产品。因此,当英伟达像时钟一样准时发布Blackwell Ultra芯片——即B300时,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英伟达还推出了Dynamo,这是该公司旨在取代其开源Triton库的产品,有助于加速推理过程、提高可扩展性并降低部署成本。
展望Blackwell之后的发展,英伟达提供了更多关于预计将在2026年和2027年推出的Rubin GPU和Vera CPU的信息。这是其计算、NVLink、网络和系统路线图更广泛披露的一部分。基础版本的Rubin计划于2026年初发布,配备HBM4高带宽内存;而Rubin Ultra则计划稍晚于同年发布。英伟达的CPU也将升级至Vera架构,这将使基于这些CPU和GPU的Vera Rubin服务器系列成为可能。英伟达还计划将其NVLink升级到第六代至第七代NVSwitches,带宽高达3600 GB/s,并搭配Spectrum6和CX9网络芯片。Spectrum6也被认为是英伟达的第一款硅光子产品。
2028年,英伟达计划推出Feynman GPU,它将再次与Vera CPU协同工作,但将利用“下一代HBM”——由于HBM标准在HBM4之后的公开披露较少,因此没有进一步的具体说明。Feynman还将与英伟达的第八代NVSwitch和Spectrum7(包括其第二代硅光子技术)相结合,用于扩展网络。
DGX工作站和DGX Spark
自2025年初的CES展会上开始,英伟达就在预热DGX Spark,之前被称为Project Digits,但现在终于到了推出这款产品的阶段,英伟达将其称为“桌面超级计算机”。它是英伟达最小规模的Blackwell产品,也是其最易访问的AI开发平台。驱动它的GB10超级芯片将一个Blackwell GPU与MediaTek提供的20核Arm架构CPU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小规模的系统,几乎可以握在手中,但同时具备可扩展性和强大的性能。
我认为这是英伟达使其推理更加易于使用的途径,并允许开发者以任何规模接入英伟达生态系统,同时仍然提供可扩展性,因为多台DGX Spark设备可以通过连接提升性能。我还相信它可以并且将会作为一种AI设备,在用户需要计算但不需要像GB300那么大的设备时,用于运行边缘的英伟达AI工作负载。英伟达在GTC期间开始接受预订,但也明确表示华硕、戴尔和惠普都将推出基于GB10的解决方案,我相信这将大大扩展英伟达的市场覆盖范围。
说到GB300,戴尔和惠普也在GTC上展示了基于英伟达发布的DGX工作站的台式工作站。DGX工作站基本上是GB300节点,配备单个Grace CPU和双Blackwell GPU,运行在一个液冷的台式机上。这使得数据科学家或AI开发者能够获得最大的计算能力,而无需始终依赖云或投资完整的机架解决方案。我碰巧在GTC 2025展会上见证了黄仁勋和迈克尔·戴尔签署戴尔GB300 DGX工作站原型机。
RTX Pro系列
展会期间英伟达的另一个重要公告是Blackwell系列的最后一款产品——RTX Pro系列GPU。RTX Pro系列帮助明确了英伟达的产品类别,其中Pro系列专门代表专业图形,并旨在赋能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服务器类别。除了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外,英伟达仍然是全球专业图形领域的领导者,并且是拉斯维加斯The Sphere等众多场所和专业图形实现的图形提供商。RTX Pro系列基于GB200系列芯片设计,分为五个性能级别,顶级的RTX Pro 6000采用600瓦、300 Max-Q配置。我在展会上看到了戴尔Pro工作站运行带有600瓦显卡的RTX Pro 6000,这表明英伟达与戴尔在AI方面关系密切,不仅限于数据中心应用场景。惠普和联想也是英伟达RTX Pro系列的合作伙伴,惠普还在GTC同期的纳什维尔Amplify大会上发布了基于英伟达的系统。
RTX Pro 6000配备了完整的20,064个CUDA核心(RTX 5090仅配备20,000个核心),并搭载了96GB GDDR7内存,带有ECC错误校正功能。它还提供4,000 TOPS的AI性能(FP4)和380 TFLOPS的光线追踪性能。此外,由于这是一款PCIe Gen5显卡,英伟达启用了VR-SLI高端XR解决方案,支持双GPU配置,每只眼睛驱动一个GPU,以实现最大逼真的体验。RTX Pro系列将扩展至笔记本电脑,从RTX Pro 5000开始,直至RTX Pro 500。笔记本版的RTX Pro 5000最多可提供24GB显存,而桌面版和服务器版的RTX Pro 6000则可达96GB。一个有趣之处在于,这些笔记本电脑将在今年夏天由戴尔、惠普和联想推出——如预期一样——但也将由雷蛇推出,雷蛇主要销售游戏笔记本电脑,并可能计划进军工作站市场。我认为英伟达在GTC 2025上发布这些RTX Pro显卡的选择欠佳,因为展会已有大量内容,这个公告似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由于这些显卡要到夏季才会上市,我觉得在8月的Siggraph 2025大会上宣布会更有意义。这是英伟达传统上发布专业图形产品的场合。目前,行业内对许多细节充满好奇,但我认为Siggraph将成为询问这些问题的地方。
英伟达与Cadence
在GTC 2025的主题演讲中,黄仁勋迅速表达了对许多帮助Blackwell成功的公司合作伙伴的感谢。其中一个关键合作伙伴是Cadence,黄仁勋去年曾表示:“如果没有Palladium,Blackwell不可能实现。”Cadence的Palladium是其高性能仿真平台。(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于2024年中期撰写的关于Cadence的文章。)
Cadence在英伟达GTC 2025主题演讲中的幻灯片显示,英伟达不仅是Cadence的客户,还与其合作加速自身的设计产品,包括Voltus、Celsius、Clarity、Fidelity和Reality工具。Cadence表示,其Fidelity CFD(计算流体力学)工具利用B200 GPU,在不到24小时内即可完成数十亿单元的模拟,而顶级500超级计算机集群需要数千个CPU核心运行数天才能完成。Fidelity LES也针对Blackwell进行了优化——特别是用于数字孪生体——并且在使用Nvidia的情况下,比较性能数据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复杂的大型涡流模拟数学方法,Fidelity LES使用八块B200 GPU进行复杂的汽车模拟仅需11分钟,而使用1,000个CPU则需要16小时,或者在八块B200 GPU上进行涡轮风扇模拟只需50分钟,而使用1,000个CPU则需要69小时。Blackwell还加速了3D-IC多物理场设计工作,单个Blackwell相比32个CPU的性能提升了7.7倍到8.2倍。
英伟达和Cadence还通过Cadence Reality平台深化了在数据中心数字孪生领域的合作。这意味着将Cadence Allegro和Cadence Reality集成到Nvidia Omniverse中;还包括Cadence接纳OpenUSD并加入AOUSD促进者小组。这将使SoC、PCB、刀片服务器、机架、基础设施和环境全部纳入OpenUSD,从而让任何人都更容易构建数据中心的数字孪生体。英伟达还发布了Omniverse数据中心数字孪生蓝图,以便任何人更轻松地使用它来构建自己的基于Blackwell的数据中心。
更多内容:
特朗普发出重大美联储挑战——引发股市暴跌,黄金和比特币价格飙升
新 Gmail 警告——不要打开来自 Google 的此电子邮件
WWE WrestleMania 41 第二晚结果、获胜者和评分
英伟达的下一阶段
如果GTC 2025强调了任何信息,那就是英伟达远未结束。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在通过其众多AI工具建立许多合作伙伴关系,并在企业领域不断扩大影响力——这一趋势没有尽头。英伟达清楚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尤其是在我们看到公司现在与爱立信等合作伙伴以及T-Mobile和Verizon等运营商在5G网络中变得更加突出的情况下。虽然我相信AI RAN会变得更加重要,但我不会低估英伟达,尤其是当像思科这样的领导者现在正在与英伟达合作开发6G。
英伟达的GPU产品在各个领域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GTC明显是该公司展示其重要性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将其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介绍给潜在的新客户的机会。我对RTX Pro系列的表现印象深刻,尽管我认为发布时间有些不妥,但这些显卡确实非常强大,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的兴奋,特别是在XR应用方面。我认为AMD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与英伟达的最新产品竞争,即使GTC没有太多惊喜,这也是一次精彩的表现。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