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Calphad、机器学习和实验方法的 BCC/FCC 双固溶难熔难熔高熵合金设计
快速阅读: 《Nature.com》消息,开发两种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高熵合金(HEAs)的BCC/FCC双相结构,结合CALPHAD筛选并优化训练数据。模型预测504种RHEAs中有52种具BCC/FCC相,验证显示约90%准确率。设计的双相RHEAs分两类:低固溶性导致液相分离及非平衡凝固形成双相。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成分、相组成与性能间的关系。
为预测和筛选具有BCC/FCC双相结构的高熵合金(HEAs),开发了两种二分类神经网络模型。通过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这些合金进行了两次二分类,以预测多相单一结构(SS)的HEAs。由于BCC/FCC相难熔高熵合金(RHEAs)的发展较为有限,我们的模型在预测该类别时面临一定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基于二元合金相图、二元混合焓以及计算热力学方法(CALPHAD)对双SS RHEAs进行了初步筛选。这一过程有助于识别出一些BCC/FCC相RHEAs,并将其加入到训练数据集中。此外,我们将模型应用于504种摩尔比相等的RHEAs,预测其中52种表现出BCC/FCC相结构。通过对部分设计的RHEAs进行相结构和微观结构测试,验证了预测结果。然而,由于模型的准确率约为90%,一些合金(例如NiCrVW)仍被错误分类。这一模型和设计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用于快速筛选其他具有特定相组合的HEAs。
通过CALPHAD和机器学习方法设计的BCC/FCC双相RHEAs可归为两类。第一类在难熔金属元素与FCC元素之间表现出较低的固溶性,导致液相分离并形成BCC/FCC双相结构。这些合金在液态和高温固态下均不混溶,这表明在制备过程中实现微观结构均匀性的重要性。这种均匀性可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实现。第二类RHEAs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形成BCC/FCC双相结构。通过电弧熔炼制备的合金呈现出细化的树枝晶结构。FCC亚稳相的稳定性与合金成分、相的热力学性质以及显微组织特征密切相关。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中开发的BCC/FCC双相RHEAs,揭示合金成分、相组成与目标性能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这些设计的合金有望改善RHEA的内在脆性。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