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 18%,Microsoft 股票在 4 月 30 日之前会逢低买入吗?
快速阅读: 据《杂色傻瓜》称,微软股价因全球贸易战恐慌下跌18%,现估值更具吸引力。作为AI领头羊,其“Co-Pilot”和Azure云平台表现强劲,4月30日财报值得关注。尽管贸易环境不确定,微软仍是长期投资佳选。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计划对来自美国贸易伙伴的进口商品征收一系列关税,引发了全球贸易战和经济放缓的恐慌。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转而选择现金等避险资产,因此标普500指数(^GSPC 0.13%)目前较其历史高点下跌了14%。科技股密集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则下跌了近18%。历史表明,美股市场长期趋势总是创新高,因此近期下跌可能让投资者有机会以折扣价买入一些优质美国股票。微软(MSFT -1.13%)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该公司拥有数十年成功经验,现在已成为新兴人工智能(AI)领域的领导者,这可能是其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机会之一。在更广泛的市场抛售中,微软股价已下跌18%。然而,公司计划于4月30日发布其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3月31日)的财务结果,这将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其AI进展的最新信息。这可能是推动微软股价复苏的催化剂,那么投资者是否应该在报告发布前买入?
**关注Copilot的更新**
自2016年以来,微软已向OpenAI投资约140亿美元,OpenAI是ChatGPT聊天机器人的母公司。微软利用OpenAI的一些最新模型开发了自己的名为“Co-Pilot”的人工智能虚拟助手,并免费将其集成到一些热门软件产品中,如Windows操作系统、Bing搜索引擎和Edge浏览器。“Co-Pilot”还作为付费插件提供给Office 365生产力套件的订阅用户,其中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等应用。微软表示,全球企业为其员工购买了超过4亿个Office 365许可证,由于“Co-Pilot”插件每许可每月约30美元,从长远来看,它可能成为数十亿美元的经常性收入来源。
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截至12月31日),客户使用“Co-Pilot”的频率比三个月前的第一季度高出60%。此外,微软表示,在“Co-Pilot”首次推出18个月后添加它的客户集体扩展了他们的许可证十倍。然后还有“Co-Pilot Studio”,它允许企业创建自己的定制AI代理。这些代理可以完成从会议记录到处理企业网站上的客户查询等任务。微软表示,客户在第二季度创建了超过40万个代理,这是第一季度三个月内创建数量的两倍。简而言之,“Co-Pilot”需求正在多个方面激增,因此投资者应密切关注4月30日的进一步更新。
**Azure云平台将成为焦点**
虽然“Co-Pilot”对微软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品,但Azure云平台是公司AI战略的核心。Azure运营最先进的集中式数据中心,这些中心装满了来自领先供应商如英伟达的芯片,并将其计算能力出租给企业,帮助它们开发和部署AI软件。Azure云平台将成为焦点,企业还可以在Azure上访问各种现成的大型语言模型(LLMs),包括来自OpenAI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加速他们的AI项目开发。Azure一直是微软整个业务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而Azure AI正成为这一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在第二季度,Azure AI收入同比增长了惊人的157%,占Azure整体收入增长的13%。因此,当微软4月30日发布Q3财报时,Azure AI将是华尔街关注的重点。投资者还将密切关注微软的资本支出。公司在2025财年可能会在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芯片上花费超过800亿美元,但关税和其他经济政策导致的全球贸易中断可能会迫使公司缩减开支。减少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可能抑制Azure AI增长,因为对更多计算能力的需求仍然超过数据中心的可用供应。
**你应该在4月30日前购买微软股票吗?**
微软股票最近18%的下跌为投资者创造了诱人的买入机会,因为它现在的市盈率(P/E)为29.6,比五年平均值33.2低11%:MSFT 市盈率数据由YCharts提供。因此,无论4月30日即将发布的财报如何,微软股票现在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鉴于公司出色的成功记录,一个季度的表现不太可能影响其长期前景,所以投资者可能希望将近期的股价下跌视为长期持仓的良好切入点。普华永道估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能为全球经济增加15.7万亿美元,由于微软是该行业的明显领导者,投资者在未来五六年持有其股票可能会获得良好回报。微软也可能比多数公司更好地应对近期贸易摩擦,因为它主要销售软件和数字服务。关税通常针对进入特定国家的实物进口,因此微软的大部分产品避免了直接惩罚——截至目前为止。如果全球经济放缓,公司将面临间接影响,这可能会减少对“Co-Pilot”和Azure AI服务等产品的需求,但这可能是暂时现象,因为多个国家已开始与美国谈判贸易协定。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