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德国的陆军特遣队以飞行壮举为自制无人机技术铺平道路
快速阅读: 据《条纹》称,德国士兵利用3D打印技术自制无人机,在多次坠毁后成功实现首次受控飞行。他们计划在5月的“神秘雷霆”演习中部署,展现未来战场上的潜力。
德国霍亨菲尔斯——陆军二级准尉克里斯·莱尔和他的小团队,一群驻地在威斯巴登的士兵,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研究自制的3D打印无人机,他们不确定这些无人机是否能正常工作。上周,第二多域特遣部队的成员终于有机会在霍亨菲尔斯的联合多国战备中心进行初步测试,看看他们的作品是否能够起飞。
“这个东西可能会坠毁并失败,”莱尔在4月11日说道,当时一场为期五天的电子战演习“频谱闪电”正好在他们周围进行。“幸运的是,我们有空域可以进行测试。”
带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和自己制作的一套无人机组件,小组在演习中进行了三次不成功的尝试。陆军二级准尉克里斯·莱尔在德国霍亨菲尔斯测试自制无人机时进行系统检查,时间为2025年4月11日。莱尔和他的第二多域特遣部队的同事希望在5月的“神秘雷霆”演习中首次部署他们的自制无人机。
由第二多域特遣部队士兵制造的三架3D打印无人机中的第一架于2025年4月11日在德国霍亨菲尔斯进行测试。这三次飞行都以坠毁告终,但团队对无人机进行了修改,并在2025年4月17日实现了首次成功飞行。
由驻德国威斯巴登的第二多域特遣部队士兵制造的倾斜旋翼3D打印无人机于2025年4月17日完成了成功的试飞。该单位乐观地认为,这种无人机以及其他自制飞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的波兰“神秘雷霆”演习期间投入使用。
第二多域特遣部队的陆军二级准尉克里斯·莱尔4月11日在德国霍亨菲尔斯的联合多国战备中心准备一架3D打印固定翼无人机进行测试。
陆军一级军士马修·蒲柏,第二多域特遣部队的电磁战大师教练,在德国霍亨菲尔斯的联合多国战备中心手抛出一架自制的3D打印固定翼无人机,时间为2025年4月11日。
但在返回威斯巴登进行一些修改后,莱尔和他的团队在周四跟进了一次更为成功的测试运行,无人机保持了受控飞行。事实证明,采用倾斜旋翼平台而非固定翼设计是关键。
“我们增加了两个电机和一个倾斜功能,使其垂直起飞,”莱尔周四说道。“我们认为手抛变体会更容易,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使得团队对在“神秘雷霆”演习中部署无人机充满信心,这是一场5月在波兰举行的演习。
特遣部队的技术创新是整个陆军各小单位寻求在未来战场上占据优势的一个最新例子,预计无人机将在未来战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作为创新实验室的开发负责人,莱尔帮助开发士兵的训练辅助工具和环境。
第二多域特遣部队自2021年起存在,该单位的创新实验室于去年五月正式开放。其工作是陆军所谓“接触中转型”的一个例子,这是全军努力适应战场新现实的方式。
特遣部队成员将霍亨菲尔斯的挫折视为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机会。“我觉得我们就像莱特兄弟一样,”一级军士马修·蒲柏,该营的电磁战大师教练说道,当时莱尔正在对计划在4月11日实验的三架测试无人机中的第一架进行系统检查。
第一次测试以无人机在手抛后几秒钟内机头下扎结束,尽管天气条件非常好。莱尔说,只有框架受损,所有内部组件都可以被保存并安装到新框架中。而且,通过使用自制无人机,团队可以比商业生产的无人机坠毁后更快、更经济地再次尝试。
尽管接下来的两次飞行也以坠毁告终,团队成员从霍亨菲尔斯回来时对自己的想法充满信心,认为他们知道问题所在。在成功修改之后,目前团队面临的挑战是在“神秘雷霆”演习前及时制造足够数量的备用部件。
“我非常有信心我们会在波兰使用这架无人机,”莱尔说。“我认为接下来我们会考虑更大尺寸的平台,并继续采用垂直起降方式。”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