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印度可以采用马克龙的“创业国家”方法的关键要素
快速阅读: 据《经济时报》最新报道,报告指出美国2024年AI私人投资超1090亿美元,中国和法国也在加大投入。印度需增加支出并优化制度生态,借鉴法国经验,如政治承诺、加强协调、优化资金配置等,以促进AI发展。
斯坦福大学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研究所近期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2025》指出,美国在2024年的私人人工智能投资猛增到超过1090亿美元。相较之下,印度为其国家人工智能任务制定的五年期国家预算为13亿美元,即每年约2.6亿美元,再加上14亿美元的私人投资。中国的国家支出接近美国,而私人支出约为93亿美元。法国的年度国家支出为11亿美元,未来几年还有高达112亿美元的私人支出承诺。印度正在努力追赶,而其他国家则在加速前进。
印度不仅需要增加支出,还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促进私人投资以最大化回报的制度生态系统。从全球经验中吸取教训,法国的方法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蓝图,这与玛丽安娜·马祖卡托对“创业型国家”的概念高度契合。尽管人口、地理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法国和印度的GDP(均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这同样限制了公共和私人投资能力。两国都是核大国,拥有先进的太空计划,这使得比较特别相关。印度可以从法国的经验中获得三个实用的见解。
**政治承诺**
2018年3月,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推出了为期五年的16亿欧元计划,作为“为人类的人工智能”倡议的一部分,旨在将法国定位为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的全球领导者——类似于美国过去在互联网、生物技术等通用技术上的战略推动。
印度必须立即行动,通过总理办公室成立一个高级人工智能委员会,类似于印度的空间委员会或原子能委员会。这样一个委员会,与推动印度人工智能使命的数字印度公司密切合作,可以确保跨部门的专注、高层监督及协调,确保快速决策并管理供应链中断。
**更好的协调**
法国通过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Inria)实现协调,这是法国国家数字科学研究中心,担任中央协调机构。明确的责任和绩效指标保证了公共和私营部门努力之间的透明度和一致性,加速了技术转让并最大化了人工智能投资的经济影响。
印度目前缺乏一个中央的、以使命为导向的机构来引导其人工智能雄心——一个能够扮演Inria在法国所起作用的机构。可以参考生物技术产业研究援助委员会(Birac),这是一个由DBT创立的非营利组织,其使命是通过战略研究和创新支持和赋能新兴的生物技术企业。通过专门的部门,Anusandhan国家研究基金会也可以发挥这一作用,鉴于其提供印度科学研究、创新和创业的战略指导的职责。
**更好的资金**
通过基金模式吸引私人投资,同时构建稳健的公私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与法国的公私人工智能支出比例相比,这提供了宝贵的教训,特别是考虑到AI计划开始时的16亿欧元国家主导投资。法国通过有针对性的举措有效吸引了私人资本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例如“法国人工智能中心”(Hub France IA),它促进了生态系统内的合作;“Bpifrance”共同投资计划支持初创企业;以及“大挑战人工智能”(Grand Défi IA)资助行业、学术界和新兴公司组成的财团。此外,“Station F”孵化器通过政府支持激励私人投资。
相比之下,尽管印度人工智能使命汇聚了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参与者,但人工智能领域的私人投资依然不足。印度政府必须战略性地配置资源,并在整个价值链上成为人工智能的领投投资者。潜在选择包括强化Sidbi的基金,明确优先支持人工智能,并利用国家投资和基础设施基金(NIIF)增强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初创企业的资本注入。
虽然采用法国的“创业型国家”方法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模型,但重要的是要承认潜在的陷阱,以确保印度的战略保持均衡。过度的国家参与可能导致官僚效率降低、市场反应迟缓,甚至可能为腐败创造机会,从而可能破坏它试图培育的创新生态系统。在这方面,印度过去的科技任务在机构建设和战略协调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空间委员会,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为研究支柱,以及最近的IN-SPACe倡议,用于私营部门合作,帮助创造了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印度的金融包容性努力——由NPCI牵头——展示了公共基础设施和私人创新如何协同工作以推动变革性的变化。相比之下,人工智能将在所有领域产生持久且分散的影响,使有效的集中化和精确的方向更加复杂且容易低效。因此,采用类似法国的“松散去中心化”模式至关重要,通过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的重点卓越中心专注于特定领域/应用。鉴于印度的语言多样性,这一点尤为重要。
印度塑造其人工智能未来的时刻已经到来。通过设定明确的优先事项,与私营部门互动并接受敏捷的治理结构,印度可以将其微薄的投资转化为持久的全球领导地位。犹豫的成本高昂,但采取行动的回报可能重新定义印度在21世纪的地位。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