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提出每年建造五艘宙斯盾驱逐舰,以帮助美国在海上对抗中国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称,现代重工加强进入美国防务市场,与韩华海洋成立联合体,拟参与美军舰MRO项目。但受美国法律限制及官僚流程影响,其计划遇阻。同时,美国考虑与韩国、日本等盟国造船厂合作,以应对造船能力下降和竞争压力。
在此背景下,现代重工(HD HHI)加大了进军美国防务市场的努力。2025年2月,在政府主导的倡议下,它与韩华海洋组建了“舰船出口联合体”,其中现代重工专注于水面舰艇建造,韩华海洋则侧重于潜艇建造。这一战略联盟旨在提升韩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并提高成功出口到美国的机会。此外,现代重工已开始布局参与美国海军的维修、维护和大修(MRO)领域,计划今年进行两到三个示范项目。如果市场准入扩大,这不仅可能为大型承包商创造机会,也为韩国更广泛的海军生态系统中的中小供应商提供机遇。
然而,现代重工的雄心可能会在美国遭遇法律和政治障碍。根据《美国法典》第10编第8679条,国防部被禁止授予在外国船厂建造军舰或其船体或上层建筑主要部件的合同,只有在总统出于国家安全利益发布豁免的情况下才可例外。此外,《1920年商船法案》,即琼斯法案,规定在美国港口之间运营的船只必须在美国建造,进一步限制了外国造船厂在美国海军建造中的作用。这些法律约束,加上规避风险的文化和官僚采购流程,导致建造成本上升和生产能力受限。
尽管这些法律旨在保障国家安全并维持强大的造船业,但它们也导致建造成本上升和生产能力受限。随着时间推移,这导致运营船厂数量减少,劳动力规模缩小,商船队从业人数从1960年的约5万人减少至如今不到1万人。因此,美国海军在实现造船目标方面面临挑战,重大延误和成本超支尤为明显。例如,弗吉尼亚级潜艇的建造延误了两到三年,星座级护卫舰项目也落后五年。这些问题因劳动力短缺、官僚效率低下及海军内部规避风险的文化而愈发严重。结果,美国海军的造船能力下降,生产达到25年来的最低点,引发对其维持战备能力和与中国等国竞争能力的担忧。
部分社交媒体用户和国防界人士对舰船建造外包持怀疑态度,但另一些人认为,与值得信赖的盟国造船厂,尤其是韩国和日本的造船厂合作,变得尤为必要。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造船业,能够高效且低成本地生产高质量的海军舰艇。最近的发展包括韩国造船企业韩华海洋完成了对美海军USNS沃利·施拉拉号的维修任务,这是韩国船厂首次为美国海军进行此类工作。此外,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表示愿意允许外国船厂在海外组装部分美国海军舰艇组件,以提高国内生产率。这些举措表明政策可能正发生转变,承认与盟国造船厂合作可能是实现海军舰队扩张目标和应对战略竞争对手快速海上发展的关键。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