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公司 Mine Kafon 将风力驱动的童年玩具变成低成本的排雷系统
快速阅读: 据《全球防务动态》最新报道,蒲公英地雷清理球受自然启发,能触发地雷并记录路径,获多项认可。其理念延伸出地雷清理无人机MKD,与荷兰国防部合作测试,三步清理地雷效率提升20倍,成本仅为传统方式的百分之一。
**蒲公英地雷清理球与无人机革新排雷技术**
这款装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蒲公英,高度和重量接近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和体重,能够有效触发反步兵地雷。其核心结构由一个重达17公斤的铁芯构成,铁芯周围装有数十根竹制腿,每根竹腿的末端都配备柔性塑料脚掌,使装备能够在复杂崎岖的地形中灵活移动。当它滚动时,不仅能触发地雷,还能通过内置的GPS模块记录行进路线。当地社区及相关组织可获取这些数据,助力后续的排雷行动。竹制腿不仅价格低廉,还易于更换。
这一创意在2012年的Kickstarter众筹活动中大放异彩,吸引了公众目光,最终筹集了119,456英镑,超出原定目标10万英镑。项目发起者哈萨尼及其团队随后于2013年在埃因霍温创立了地雷清理基金会(Mine Kafon Foundation),将其发展为专注于技术研发的机构。蒲公英地雷清理球因其独特的外观和设计理念,受到多个国际展览和机构的关注,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和伦敦设计博物馆,并入围2012年度设计奖。它还亮相2014年东京“Fab Mind”展览。这一设计常被比喻为星爆或蒲公英球,被视为视觉表达工程的经典案例。短片《蒲公英地雷清理球》由卡勒姆·库珀执导,在2013年圣丹斯电影节上荣获焦点前进类别决赛提名。
然而,尽管该球体在开阔且多风的环境中表现良好,实际用于排雷时仍面临一定局限性。荷兰爆炸物处理服务专家亨克·范德斯利克指出,虽然它能有效识别问题区域,但若在地雷场内受损,其回收与修复可能变得困难。
基于蒲公英地雷清理球的核心理念,哈萨尼团队进一步探索空中技术领域,推出了地雷清理无人机(Mine Kafon Drone,简称MKD)。这款无人机与荷兰国防部合作完成了实地测试。MKD系统分为三阶段:首先,利用3D成像技术对目标区域进行测绘;接着,借助安装在可伸缩机械臂上的金属探测器精准定位地雷;最后,通过机器人手臂安置起爆装置后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系统集成了GPS定位、摄像以及机载计算功能,极大降低了人员风险,同时显著减少了运营成本。据地雷清理基金会介绍,这种无人机清理方式相较传统人工清理,效率提升了20倍,而成本仅为后者的百分之一。
这款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装备,正以全新的视角改变着人类对抗地雷威胁的方式。从地面到天空,蒲公英地雷清理球与无人机正书写着排雷历史的新篇章。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