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会提振经济吗?
快速阅读: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消息,人为降低利率虽看似促进增长,实则导致储蓄错配和生产结构失调,削弱经济增长。利率应反映时间偏好而非央行意愿,真正的增长需依赖储蓄和资本投资。
大多数评论员指出,中央银行通过人为扩张货币和信贷来降低利率,会促使企业加大对资本商品和生产结构(如工具、机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这可能会推动经济增长。可以说,人为降低利率等于经济增长。但这真的有意义吗?
个人的时间偏好决定了利率。根据卡尔·门格尔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等思想家的观点,这种优先选择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因为没有在当下维持生命,未来的生存是不可能的。同样,根据米塞斯的观点,因此,现在商品被赋予比相同未来商品更高的重要性。这体现在现在商品相对于相同未来商品的溢价上。这个溢价就是利息的本质。由于个人更倾向于现在商品而非未来商品,这意味着利息必须为正。利息和利率只是反映个人时间偏好的指标。
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降低利率向企业发出信号,表明个人增加了储蓄。增加的储蓄使更大的资本投资成为可能。资本商品的增加使得未来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得以提高,通常以更高效的方式并以更低的价格实现。可以说,个人指示企业在未来相对于当前生产更多消费品。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人为扩张货币和信贷来降低利率——在没有增加储蓄的情况下——会将储蓄从其他生产活动中转移出去。这将导致储蓄错配和价格与生产结构的失调。在这种情况下,储蓄被转移到中央银行低利率政策催生的活动上。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投资从创造财富的活动转向非创造财富的活动。
降低利率是否能加强资本形成?当利率未受干扰时,它作为企业了解个人关于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愿望的指标。每当中央银行干预利率时,它都会扭曲经济计算,从而导致企业违背个人关于现期消费品生产和未来消费品生产的指令。罗斯巴德指出: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导致对资本商品的过度投资和对消费品的不足投资。资本商品的过度投资导致经济活动,被称为经济繁荣。过度投资的清算则是经济衰退。因此,形成了繁荣-衰退的经济周期。
扩大储蓄:增长的关键
如果没有通过资本投资扩展和改进生产结构,就很难甚至不可能持续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基础设施的扩展和改进依赖于储蓄的增长。储蓄必然先于资本投资。因此,对经济增长而言,工具、机器和劳动力固然重要,但储蓄和资本投资扩展生产结构更为关键。
供给与需求
那么,由于人为低利率而导致的消费者支出增加是否会增强经济增长?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更大的生产必须先于更大的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不会为了自己的消费而生产一切。他们的一部分生产用于与其他生产者的商品交换。根据大卫·李嘉图的观点:这意味着物物交换。这也意味着商品和服务生产的增加会引发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个人的需求受限于其生产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一个人能够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越多,他可以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就越多。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商品和服务生产增加,即没有储蓄增加,消费者支出的增加将以牺牲经济中的其他领域为代价。
结论
利率的变化应反映个人和社会的时间偏好,而不是中央银行官僚的愿望。人为降低利率会导致储蓄错配和价格与生产结构的失调。最终,这将削弱经济增长。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