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使用 AI 发现假蜂蜜
快速阅读: 《CityNews 蒙特利尔》消息,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新技术,快速精准鉴定蜂蜜来源,解决加工后花粉分析失效问题。此技术有助打击虚假标签,保护养蜂人利益,目前正试验并将推广至其他食品检测领域。
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开发出一种创新技术,用于确定蜂蜜的花卉来源。麦吉尔大学食品科学与农业化学系主任斯特凡·贝恩指出:“我们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检测蜂蜜中的抗生素或农药残留。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这些样本中含有成千上万种其他化学物质。这促使我们近年利用这种更广泛的化学指纹来尝试鉴定蜂蜜。”
蜂蜜的化学指纹由算法进行分析,这些算法使用特定标记来识别产品的来源。这一新技术不仅速度更快——几分钟即可得出结果而非几天,而且更为精确。过去,蜂蜜的来源是通过花粉分析来验证的,但当产品经过加工或过滤后,这种方法的可靠性降低。每种蜂蜜都有独特的标记,“我们所说的标记是一种分子,它在蜂蜜样品中是独有的,或者含量更高,”贝恩教授解释说。例如,广受欢迎的魁北克蓝莓蜂蜜以烟酸的存在为特征。“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其他标记,但这个标记特别有趣,因为它本身就是维生素,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贝恩说道。
另一方面,荞麦蜂蜜因其高浓度的酚类化合物而独树一帜,这些化合物以其抗氧化特性著称。化学指纹技术不仅能提供简单的认证功能,还能评估与蜂蜜质量相关的多个方面,如其健康性和产品安全性。“我们可以在同一分析中检测到羟甲基糠醛(HMF)等化合物,这会告诉你蜂蜜是否新鲜,或者它是否已经在货架上存放了很长时间,”教授补充道。
打击虚假标签
随着蜂蜜市场的扩张,误导性标签逐渐成为日益令人担忧的问题,正如加拿大食品检验局所强调的那样。“我谨慎使用‘欺诈’这个词,因为它带有故意性质,”贝恩警告说。“生产者并不一定清楚自己的蜜蜂具体在哪里采蜜。”尽管如此,研究团队根据他们获得的结果,对部分生产者的诚信产生了质疑。“对于10%到20%的样本,我们对标签的真实性产生了疑问,”他坦言。
蜂蜜的植物来源不仅影响其风味,还关乎其营养价值。这一现实导致一些人误导消费者,给养蜂人带来了不公平竞争。例如,单花蜜的价格通常高于同等重量的多花蜜。“蜂蜜行业和养蜂人依然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少受到支持和研发机会的行业。能与蜂蜜专业人士合作对我来说是一件极大的乐事,因为他们从科学支持中受益匪浅,”斯特凡·贝恩总结道。
虽然该技术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但研究团队希望它能够尽快被全球范围内的食品检测机构采用。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将其应用于其他产品,包括饮料。
——由加拿大通讯社报道,CityNews整理并翻译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