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动化推送,港口变得更加智能
快速阅读: 《人民日报》消息,广州——中国南方的重要港口,正利用智能化技术重新定义现代港口的运作方式。目前中国已有52个全自动化港口,融合多种先进技术大幅提升效率与安全性。例如,青岛港创下每小时处理60.6个集装箱的新世界纪录。
首页 >> 首页
港口因自动化推动变得更智能 (新华社)
**2025年4月15日 11:01**
广州,4月14日 (新华社)—— 在中国南方广东省的广州港码头,未来已悄然降临: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桥吊自动卸载货船,无人驾驶车辆以精准的方式穿梭于码头之间。这是中国自动化港口革命的真实写照。
根据《2024年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报告》,自1997年中国首次推出国产版本以来,终端操作系统已日趋成熟。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有52个完全自动化港口,其中广州南沙四期码头于2024年11月竣工,成为代表之一。
广州,4月14日 (新华社)—— 在中国南方广东省的广州港码头,未来已悄然降临: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桥吊自动卸载货船,无人驾驶车辆以精准的方式穿梭于码头之间。这52个港口分布在中国海岸线上,从渤海湾到长江三角洲,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一张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效率和技术均领先的网络。
“过去,起重机操作员需要攀爬到40米高的驾驶舱内,艰难地俯瞰下方的集装箱,” 广州港的老操作员杨轩回忆道,“如今,我们只需坐在距离船体数百米远的智能控制室内,就能完成操作,不仅效率更高,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该码头融合了北斗导航、5G通信、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智能引导车辆会自动规划最优行驶路线,而智能算法则统筹协调所有装卸设备。这种变革正在重新定义生产效率的标准。
去年12月,在中国东部山东省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创造了第11项世界纪录,每台桥吊平均每小时处理60.6个集装箱,达到传统码头(每小时约25至28个集装箱)的两倍以上。
自动化港口之间的高效协作显著提升了航运效率。“上海—广州”的“快速”物流线路相比公路运输,物流成本降低了65%。
在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自主研发的系统。宁波舟山港的n-TOS系统通过智能泊位规划与自动配载优化运营,而上海港的iTOS系统则简化了船舶运营流程。这些创新使各大港口得以实现全面自动化改造。
中国各地的港口也在逐步引入更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今年3月,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推出了基于深度学习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助手,允许客户通过自然语言查询货物状态。“无论是查询泊位安排、集装箱移动还是装载进度,客户都可以通过简单指令获取即时且准确的答复,” 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叶增建表示。
—
**广州港:智能科技引领未来**
未来已来!广州港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枢纽,正借助智能化手段,重新定义现代化港口的边界。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桥吊和无人驾驶车辆正在为这座繁忙的码头注入全新活力。
**青岛港:刷新世界纪录的效率标杆**
去年12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再次突破极限,创下单台桥吊每小时处理60.6个集装箱的世界纪录,这一数字是传统码头的两倍有余。
**中国自动化港口:全球领先的网络布局**
从渤海湾到长江三角洲,再到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目前已建成52个完全自动化港口,构筑起一张覆盖全国的高效率、高科技港口网络,成为全球港口业的典范。
**技术创新:助力港口智慧升级**
无论是自主研发的n-TOS系统,还是深度学习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助手,中国港口正通过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行业迈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未来。
—
(网页编辑:张凯伟 梁军)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