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从设计师玩具到人工智能创作,中国玩具制造商以创新和原创走向世界
快速阅读: 据《新华社》称,中国玩具业正通过创新设计和AI技术提升国际形象。泡泡玛特和沃工厂等企业借助高效供应链和国内需求崛起,预计2026年中国设计师玩具市场规模将超11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20%份额。
**编者按:** 中国长期以来被称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常被视为廉价低质量产品的代名词。然而,这种认知正在成为过去。在研发投资增加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许多中国制造商正向价值链上游迈进,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新华社”推出了一系列三篇故事,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情况。以下是该系列的第一篇,探索玩具行业如何重塑自己走向全球。
**北京,4月15日(新华社)——**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已成为玩具收藏家的新热点,爱好者们排队购买来自中国流行文化品牌泡泡玛特(POP MART)的独家设计师玩具,这些玩具以标志性角色如拉布布为主角,重新设计成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例如蒙娜丽莎、梵高的自画像和马奈的《号手》。
去年夏天,泡泡玛特在博物馆附近开设了一家60平方米的商店,作为其海外市场扩展的一部分,吸引了来自整个欧洲的粉丝。来自法国的泡泡玛特粉丝维多利亚已经收集了这个品牌的盲盒小雕像一年半。“我对盲盒的概念非常着迷。它们极其可爱且色彩丰富。它们为我内心的孩子带来了快乐,”这位二十多岁的女士告诉新华社。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被称为低成本产品的“世界工厂”。而泡泡玛特的设计师玩具则是中国创新型产品的一个典范,彻底改变了全球对“中国制造”的看法。设计师玩具的热潮凭借原创知识产权(IP)和创新设计,总部位于北京的泡泡玛特迅速崛起于蓬勃发展的盲盒市场,年轻消费者在这里大量购买带有神秘感的收藏版玩偶。该品牌在全球运营超过500家零售店和近2500个机器人商店。借助这些店铺和电子商务平台,其产品已销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泡泡玛特去年收入翻倍至130亿元人民币(约18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大增近186%,达到34亿元人民币。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375%,达到近51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巴黎生活超过十年的中国艺术家南芳亲眼见证了中国设计师玩具在海外市场上的崛起与成功。“泡泡玛特的产品远不止是玩具。这些物品本质上是充满活力的艺术作品,蕴含着生命与精神,”她说。
除了泡泡玛特,中国南方东莞的沃工厂(WoFactory)也在中国玩具制造中心取得了设计师玩具市场的成功。迄今为止,它已收到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订单,基于动画电影《哪吒2》中角色的衍生商品。随着年初强劲开局,沃工厂总裁孙文克表示有信心销售增长有望延续至2025年底。
东莞有4000多家制造商和近1500家配套企业涉足设计师玩具领域,生产了中国近85%的设计师玩具和全球动画相关商品的四分之一。在全国范围内,中国的设计师玩具行业在未来几年有望强劲扩张。数据显示,预计2026年中国设计师玩具市场规模将接近翻番,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约600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占据全球设计师玩具市场约20%的份额。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孙文凯认为,高效的产业供应链、巨大的国内需求、数十年的生产经验以及了解文化多样性的中国设计师的崛起是中国设计师玩具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借力AI创新浪潮
随着更多人工智能模型的推出,中国的技术能力不断扩大,许多玩具制造商越来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作为增强产品互动性和整体吸引力的强大工具。上海初创公司福洛玩具(FoloToy)就是借力AI创新浪潮的一家公司。据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乐称,该公司使用中国AI芯片和流行的聊天机器人DeepSeek,将毛绒动物造型玩具转变为儿童的互动英语老师和日常伙伴。福洛玩具于2023年开始开发AI集成玩具,并在2024年通过天猫和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售出超2万台。
在中国东部浙江省义乌市,一个主要的全球小商品贸易枢纽,玩具零售商也看到了对AI驱动玩具的需求激增。“我们为中东市场设计了阿拉伯语智能玩偶,约七成订单来自该区域,”当地一家玩具店的老板兼设计师孙丽娟说。义乌高效的产业供应链使新产品从概念到生产只需一天时间,给制造商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安子东表示:“得益于成熟的产业集群、智力资本和品牌建设的推动,中国在高端制造和品牌运营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在劳动力结构调整、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化、品牌化和智能化发展进行深刻变革,”安子东补充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安子东表示:“得益于成熟的产业集群、智力资本和品牌建设的推动,中国在高端制造和品牌运营方面建立了竞争优势。”
**■**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