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审查指南的主要见解
快速阅读: 据《JD Supra》称,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南(试行)》,将AI专利申请分为四类,明确发明人资格、可专利主题等法律要求,旨在提升审查质量和技术创新。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南(试行)》。这一指南旨在明确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的具体要求,特别是面对快速发展的AI技术。该指南基于2024年12月6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同时解决了一些特有的具体问题。
### 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的分类
指南将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分为以下四类:
1. **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本身**
此类别涵盖先进的统计和数学模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和遗传算法。申请重点在于算法或模型本身及其改进或优化,例如模型结构、压缩方法或训练方式。
2.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的功能或领域应用**
这些申请将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整合到产品或方法解决方案中,作为其内在组成部分。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图像增强技术的新式电子显微镜就属于此类。
3. **人工智能辅助发明**
这类发明涉及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协助开发或提升其他技术或工艺的情况。例如,AI辅助设计的新型机械装置。
4. **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
这些是由人工智能系统在没有直接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自主生成的发明。例如,完全由AI生成的创新化学材料。
### 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的法律问题与要求
#### 发明人资格:排除人工智能系统
指南明确规定,发明人必须是作出技术贡献的自然人,人工智能系统不能被列为发明人。这反映了人工智能系统或软件不具备持有财产或享有道德权利的法律能力的观点。
#### 可专利主题
指南强调,用于人工智能软件的基础算法等解决方案不仅要涉及心理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还必须解决技术问题并运用技术手段实现技术效果。这意味着专利申请中的权利要求可以包括算法,但需结合技术特征。
#### 充分公开
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因其复杂性和抽象性,需要特定且全面的披露,以确保专利能够实际实施,并始终如一地实现所声称的技术效果。因此,涉及算法的权利要求应具体描述算法的工作流程、参数配置以及重要的训练数据集。
#### 创造性考虑
指南强调,在审查创造性时,应整体考虑技术特征和算法特征。这种方法旨在认识人工智能发明的关联本质,即算法和技术实现通常协同工作。创造性评估的关键在于考虑算法特性如何支持并互动于技术特性。当算法在特定领域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时,可视为技术手段的一部分,并纳入创造性考量。
### 指南的意义
指南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它旨在提高专利审查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并为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资料来源:https://www.cnipa.gov.cn/art/2024/12/31/art_66_196988.html]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