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通过自动化推送变得更智能
快速阅读: 据《中国国际电视台》称,广州南沙四期码头成为我国首批全自动化港口之一,融合多项高科技提升效率与安全性。中国正构建全球最大自动化港口网络,推动航运业智能化升级。例如,宁波-舟山港的n-TOS系统和上海港的i-TOS系统助力高效运营,AI助手更便捷服务客户。
在广州南沙区的一个繁忙码头,人工智能驱动的巨型起重机正井然有序地卸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船。无人运输车沿着指定轨道穿梭,动作精准如同精密仪器。这是中国自动化港口革命的真实写照。截至2024年底,广州南沙四期码头成为中国首批52个全自动化港口之一,于同年11月完成建设。这52个自动化港口星罗棋布于中国沿海,从渤海湾到长三角再到粤港澳大湾区,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效率最高、技术最先进的港口网络。
“曾经,起重机操作员需要攀爬至40米高的驾驶室,仔细观察下方的集装箱位置。”老操作员杨轩回忆道,“而现在,我们只需坐在数百米外的智能控制室内,通过屏幕操控一切,不仅效率提升,安全也更有保障。”
南沙码头汇聚了北斗导航、5G通信、自动驾驶及人工智能等多项前沿科技。智能引导车能够自主规划最优路径,而智能算法则协调装卸设备的高效运转。这一系列变革正在重新定义港口行业的生产力标准。
去年12月,位于中国东部山东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再次刷新纪录,每台起重机每小时平均处理60.6个集装箱,较传统码头(约25至28个集装箱/小时)高出一倍以上。
自动化港口之间的协同合作极大提高了航运效率。“FAST”上海至广州航线的物流成本比传统公路运输降低了65%。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自主研发系统的支撑。根据2024年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报告,自1997年中国推出首套国产码头操作系统以来,相关技术已日趋成熟。
作为典范之一,宁波-舟山港的n-TOS系统通过智能化泊位规划与自动堆存优化实现高效运营;而上海港的i-TOS系统则简化了船舶调度流程。这些创新推动了中国主要港口全面迈向自动化。
此外,中国各大港口还在加速引入AI解决方案。今年3月,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深度学习的语言模型驱动的AI助手,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轻松查询货物状态。支持工程师叶增建介绍:“无论是询问泊位安排、集装箱动态还是装载进度,客户仅需输入简单指令就能快速获取准确信息。”
封面图:2024年7月13日,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码头。(新华社)
—
广州南沙,这片繁忙的港口区域,正以智能化浪潮引领全球航运业的新纪元。在这里,传统码头的喧嚣逐渐被无声的智慧取代,而未来,仍在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