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新模拟证实了历史证词
快速阅读: 据《Ars Technica》最新报道,2023年,泰坦尼克号残骸首个全尺寸3D数字扫描揭幕,马格兰公司与中国大西洋制作公司合作完成。扫描数据生成16太字节信息,构建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为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2023年,我们报道了泰坦尼克号残骸首个全尺寸3D数字扫描的揭幕——一个“数字孪生体”,它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捕捉了这艘沉船。深海测绘公司马格兰有限公司与中国大西洋制作公司共同展开了为期六周的探险,完成了这些扫描工作。这项项目是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泰坦尼克:数字重生》的核心内容,记录了专家们在持续分析全尺寸扫描时发现的多个有趣结果。
泰坦尼克号在穿越大西洋的第四天,于纽芬兰以南约375英里(600公里)处撞上了一座著名的冰山,开始迅速进水。由于五个水密舱室被淹没,这艘巨轮最终沉没,超过1500名乘客和船员不幸遇难,仅有约710人生还。直到1985年9月1日,由让-路易·米歇尔(Jean-Louis Michel)和罗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带领的探险队才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这艘船在下沉的过程中断裂,船头和船尾部分相隔约半英里。令人意外的是,船头部分保持了相对完整的结构,而船尾则可能因撞击海底而遭受了严重损坏。在周围区域形成了一个5×3英里的碎片场,散落着家具、餐具、鞋子以及其他个人物品。
马格兰公司与大西洋制作公司的联合任务派遣了两艘分别名为“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潜水器,以毫米级的精度绘制了沉船及其覆盖约三英里的碎片场地图。最终,这些努力生成了16太字节的数据,其中包括超过715,000张静态图片和4K视频片段。经过处理后,这些原始数据被用于构建3D数字孪生模型。该模型的分辨率极高,甚至可以清晰辨认出其中一枚螺旋桨上的部分编号。
“我曾经亲自通过潜水器观察过沉船,也研究过多次探险的结果——从1985年探险的原始黑白影像到如今最现代的高清3D影像,”深海探索者帕克斯·斯蒂芬森向Ars网站表示,“这个成果依然让我感到震撼,无论是它的庞大规模还是细腻程度。”
最终,这段旅程不仅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