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 AI 竞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
快速阅读: 据《Nature.com》称,报告显示,中国AI模型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正挑战美国领先地位。顶尖模型性能差距缩小,产业成开发主力。开放权重模型性能增长显著,利好中小企业与学者。旧金山OpenAI计划发布开放权重模型。
人工智能(AI)竞赛正在升级:表现卓越的中国AI模型数量和质量均在提升,正在挑战美国的领先地位,顶尖模型之间的性能差距也在缩小,这是根据一份年度行业报告得出的结论。该报告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独占鳌头。在要求用户对各类对话机器人性能投票的对话机器人竞技场排行榜上,排名最高的模型在2024年初比排名第十的模型高出约12%,但在2025年初这一差距缩小至5%(详见“齐头并进”)。报告提到:“前沿竞争愈发激烈且愈发拥挤。”
斯坦福大学加州分校的人类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今日发布了《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该指数表明,平均而言,备受关注的生成式AI模型仍在扩大规模,通过使用更多决策变量、更强计算能力以及更大训练数据集。不过,开发者也证实了较小且更精简的模型同样能够取得显著成就。得益于更优算法,现代模型现已能达到两年前身量大100倍的模型所实现的性能。“2024年是小型AI模型取得突破的一年,”该指数指出。
康奈尔大学伊萨卡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巴特·塞尔曼(Bart Selman)并未参与撰写此指数报告,他表示很高兴看到像中国的深度求索(DeepSeek)这样的相对较小、成本较低的努力能够展现出竞争力。“我预计我们会看到一些由五人、两人组成的小团队提出一些新算法思路,这将引发变革,”他说道,“这都是积极信号。我们不希望这个世界被少数几家公司掌控。”
势均力敌的报告显示,大多数备受关注的AI模型目前由产业而非学术界开发:与2000年代初的情况截然不同,当时神经网络和生成式AI尚未兴起。报告指出,在2006年之前,产业生产备受关注的AI模型不足20%,但在2023年达到了60%,而在2024年接近90%。美国依旧是备受瞩目模型的主要来源国,2024年发布了40个,而中国有15个,欧洲则为3个。然而,许多其他地区也加入了这场角逐,包括中东、拉丁美洲和东南亚。Meta AI开发了一款可在数十种语言间进行语音到语音翻译的工具。
此外,报告补充称,美国在模型质量方面的早期领先优势已消失。作为产出最多AI论文和专利的国家,中国如今正在研发与美国竞争对手性能相当的模型。在2023年的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测试(MMLU)中,领先的中国模型在大型语言模型常见基准测试中落后于顶尖美国模型近20个百分点。然而,截至2024年底,美国的领先优势缩小到了0.3个百分点。“大约在2015年,中国踏上了成为AI顶级玩家的道路,并且是通过教育投资实现的,”塞尔曼说,“我们已经开始看到这一策略开始奏效。”
该领域还见证了“开放权重”模型数量和性能的惊人增长,例如深度求索(DeepSeek)和Facebook的LLaMa。用户可以自由查看这些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学到并用于预测的参数,尽管其他细节,如训练代码,可能依然保密。起初,闭源系统明显优于其他系统,但在2024年初,这些顶级选手间的性能差距缩小到8%,并在2025年初进一步缩减至1.7%。“对于那些无法从零开始构建模型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这包括许多中小企业和学者,”加州门洛帕克非营利研究机构SRI的计算机科学家雷·佩鲁尔特(Ray Perrault)与该报告联合主任说道。
旧金山的OpenAI公司开发了聊天机器人ChatGPT,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发布一款开放权重模型。
更好、更小、更经济。
(以上内容均由Ai生成)